
《“面”向未来》
——小记重庆市小面协会秘书长邹徐
作者:刘德
朗诵:罗兰
初识邹徐,始于我对小面的热爱,因面而结缘。邹徐,来源于父母的姓,名字简洁而好记。若释徐的本意,有踏歌而行,浅笑涟涟,清风徐来,唯留人间的美好含意。

邹徐,重庆小面协会秘书长,一位爱好小面的狂热达人。基于对重庆小面的热爱与发扬光大,热衷于品尝重庆市内大街小巷中小面馆里的小面。到目前为止,已经品尝了上百家小面馆的重庆小面了。据说最多的一天他品尝了四家小面馆的小面。
重庆小面是重庆的四大特色之一,归属于重庆面类。重庆小面的制作简单而魔幻,经济而实惠,不拘于场地的限制和人手的不足。可以是街角巷尾转角处的一块小小的空地,也可以是夫妻二人经营的几张桌子的小小面馆。重庆小面色香味俱佳,有极强的视觉和味觉冲击力。

一碗小面,其实就是重庆人最真实的生活写照,其中,也包含了典型的重庆人耿直豪爽,能吃苦耐劳的性格特征与精神。清晨吃一碗麻辣重庆小面,头冒微汗,浑身舒爽,温暖了人的全身。然后鼓起百倍的精神和勇气,穿梭于大街小巷之中,繁忙于各项工作之间。
其实,现在的重庆小面早就已经不是从前的单兵作战、各自为政的草台班子模式了,而是采取了合纵连横,做大做强的原则,一来让广大重庆的小面爱好者饱口福,二来做大做强重庆小面这块响亮的重庆名片,为百姓造福,为家乡争光。

我看过邹徐秘书长的一个讲话视频,在视频中,他用不疾不徐、抑扬顿挫的的声音讲述了重庆小面协会“面”向未来和面向未来的决心和措施。在视频中,他这样说道: 其实从去年开始,重庆小面人就逐步形成了一些学习的习惯以及学习的方法。比如说小面门店之间的相互学习,线上和线下的学习,以及跨行业之间的学习,以及学以致用的方法。跨行业的学习,诸如兰州拉面、柳州螺蛳粉、杭州杭帮面,还组团去过糖酒会。中国米粉节以及如何连接小面的供应链,甚至去上海的中国米粉大会参会。当然,包括我们重庆自己的小面文化节。通过学习,让重庆小面人明白了重庆小面企业为什么要学习?在哪里去学习?重庆小面到底在和谁竞争?而不是只做一只井底之蛙,因固守重庆本土而夜郎自大。同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它实际上是一种成长,这个过程虽然艰辛,但是对企业的发展却大有裨益。如果我们长期呆在重庆本土,就如同温水煮青蛙一样,慢慢的失去了警觉性,只知道自己牛,而不知道山外青山楼外楼,外面的世界更精彩这些基本的道理。最后,只落得一个自欺欺人的结果。企业也发展壮大不起来,只能慢慢的垮掉。
我想,重庆小面协会的众多经营者们,在重庆小面协会的领导与指导下,一定会让重庆小面这一块响亮的重庆名片,打破小本经营、各自为战的尴尬局面,不拘于地域和资金的限制,走出街头巷尾小吃的局限。勤于思考,精于制作,勇于创新,让重庆小面真正做到:能入百姓家,可登大雅堂。真正做到,走出重庆,“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重庆小面,有地域特色,有群众基础,营销简单,品尝方便,有浓浓的乡愁,有满满的回忆,有人间烟火味儿。这,大概就是重庆小面的精髓吧!

刘德:就职于重庆市公安局九龙坡交警支队,现为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音乐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散文协会会员、重庆市九龙坡区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九龙坡区音乐家协会会员、重庆市初春二月文学社会员。2018年1月诗集《红尘有爱》集结出版,其诗歌、散文及音乐作品散见于重庆市政法杂志、重庆晨报、重庆晚报、重庆晨报新媒体、交警总队新媒体、重庆音乐专刋、公安部文联新媒体、公安部宣传局出版的诗集《致敬、缅怀、前行》丶重庆市文艺广播电台、重庆市渝中区文化馆公众号、九龙坡区抗疫专版、新重庆客户端、中央电视台9频道《电视诗歌散文》栏目等媒体。诗集《红尘有爱》及抗疫歌曲《深呼吸》(本人作词作曲)、诗歌《你的背影》《嘿,武汉》《武汉别哭》手稿被重庆图书馆收藏、诗集《红尘有爱》被重庆大学图书馆和重庆名人文献馆收藏。

罗兰:语言艺术教育及研究人,大型活动策划人,培养的学生在国际国内比赛中成绩优异,荣获语言类“国际优秀导师”奖。微信公众平台【罗兰之声】【夜听罗兰】创建人。荔枝罗兰之声FM1264639,触电新闻【罗韵兰馨】,都市头条【夜听罗兰】。录音并制作多部诗集,录制发布朗诵作品近万首。
罗兰之声原始ID:gh_239d57d45a85
夜听罗兰 原始ID: gh_de9fbeae4c9f
罗兰之声荔枝FM1264639
触电新闻网:罗韵兰馨
邮箱:19133893@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