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谈为人处世(散文)
林居正
去年12月25日中午,第二届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暨杭州颁奖大会结束之后,我利用2个小时的时间匆匆忙忙游览的中国佛教禅宗十大古刹之一的灵隐寺。记得我第一次来杭州并游览灵隐寺是1991年秋的事,之后虽然我多次出差杭州,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游览灵隐寺。
被誉为江南禅宗之祖庭的灵隐寺始建于公元 326年,距今近 1700 年历史。灵隐寺地处杭州北高峰西南麓,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风景秀丽。灵隐寺内除了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华严殿、药师殿等主要建筑之外,寺内设有大名鼎鼎、世称 “活佛” 的济公殿。尽管济公最初在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出家、修行,后到杭州灵隐寺居住,在慧远禅师圆寂之后离开灵隐寺,并拜在净慈寺德辉禅师门下,最终圆寂在净慈寺,之后归葬在了杭州虎跑山上。
灵隐寺不仅佛像雕塑精美,壁画栩栩如生,而且寺院藏有丰富的佛教文物,如古代佛教经卷、佛像、法器等,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当然,寺内许多珍贵的古树名木,如银杏、樟树等,也为寺院增添了一份清静与神秘色彩。
而我不得不在灵隐寺的著名对联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 之前驻足。是啊,做人不要也不可能追求完美,而是要知足常乐随遇而安,要因上精进果上随缘。 据此,有人则演绎出另一对联:
不如意事常八九,
可与语人无二三。
不过,我则不这样认为。那是因为在我看来,存在即合理,发生即正确!人世间没有对与错,没有好与坏!只有因与果!
半江碧水半江浊
半闭半睁看福祸
人间世事皆因果
何须纠结对与错
半天云雨半天晴
半真半假对世事
富贵生死皆前定
何须纠结非与是
就讲不如意事常八九。
你若知足,就没有太多的不如意;你若信因果明事理,也就没有那么多事的纠结!有言道,知足常乐,智足无忧!不过,尽管不如意事常有八九有些武断,但从安慰世人的角度也是对的,因为人世间不如意的人,不如意的事,究竟还是绝大多数!
就讲可与语人无二三。
如果,你能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就没有那么多的顾忌;如果你能做到:所讲皆真话,真话不全讲,你可以讲话的人,就不至于没有二三人了。如果,我也这样认为,今天,我就不会对大家这样说了。
由此,对待成败得失,与人交心,关键看你自己的为人,和把握好度的问题!
一位圣人给智者下了一个定义:深谙由佛道可修,有圣教可学,有明师可求,有福可做,有罪可忏,有世出世间的因果的人。
人的富贵从业不从能!我认为,你不信不行,不服更不行,除非你要自寻烦恼!
至于如何对人,我们则可以从一则故事中理解和感悟。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
宋代大文豪苏轼非常喜欢谈佛论道,和佛印禅师关系很好。有一天他登门拜访佛印,问道:“你看我是什么。”佛印说:“我看你是一尊佛。”苏轼闻之飘飘然,佛印又问苏轼:“你看我是什么?”苏轼想难为一下佛印,就说道:“我看你是一坨屎。”佛印听后默然不语(也许是气的说不出话)。于是苏轼很得意的跑回家见到苏小妹,向她吹嘘自己今天如何一句话噎住了佛印禅师。苏小妹听了直摇头,说道,“哥哥你的境界太低,佛印心中有佛,看万物都是佛。你心中有屎,所以看别人也就都是一坨屎。”
我认为,说是境界问题不是问题本质,尽管大部分人都这样认为。
那么,本质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有道是:在佛眼里只有佛,这里说的是万物众生皆有佛性!但是,从立论的角度看,众生不是佛,佛的眼里也不会全是佛。众生是凡夫智,而佛等圣人是无分别的现证智慧,可见,凡夫与佛是不一样的。既然不一样,为什么还说“佛的眼里都是佛”!因为,之所以是凡夫,是被深深打上凡夫的烙印,其身上习气不会轻易改变,那怎么办呢,对于佛来说,或者,对于相对有智慧的人来说,那就干脆,无分别对待!说,你们都是佛,因为,至少是众生皆有佛性,你们可以通过修行来断见,证得智者果位!
你究竟是什么,什么德行,我若有法眼、慧眼,不一清二楚吗。算了,无论你是佛是魔,我们无需纠缠,没有必要与你计较?没有人愿意理你、评价你!罢了,你们都是佛!
我的回答则是,您就是您,佛印和尚,独一无二!
或许他前世是佛,或者,他未来成佛。当下,他就是佛印,是人间一分子!
因此,对于世间人事我们既不献媚,更不能违心。尽管如此,我们必须知道,劫波度尽自性依旧,万法皆空因果亦空。
名利场,
虽然熙熙攘攘,
生死路,
从来独来独往,
人身难得易失,
人生苦短无常,
人生际遇,
有常堆积着无常,
遇见所有人,
成就一切事。
讲过的话,
温暖的悲伤的,
做过的事,
成功的失败的,
看似由你自己,
终究是一种定数。
所有恩怨情仇,
所有荣辱得失,
大凡有所得到,
必然有所失去,
大凡财富抵消一些名誉,
大凡名誉抵消一些财富,
一切皆是平衡,
一切皆归平衡,
因平衡,
成就了短暂平静,
因平衡,
成就了短暂人生。
每个人,
幸福着自己幸福,
痛苦着自己痛苦,
万般滋味,
谁人能懂,
谁人能替,
就算眷属,子孙,
就算知己,知音。
人生如戏,
注定孤独,
哪怕天天灯红酒绿,
哪怕时时前呼后拥,
谁,懂你的辛酸隐忍,
谁,懂你的落寞孤寂。
人生,应有最好的朋友,
人生,应寻最好的导师。
向善皆净土,
孤身向天涯,
终究无所住,
何处不旧家。

作者简介
林居正,笔名:海雨天风,福建福州人。从2022年9月起,业余在《国际文艺家》《中国精英文艺》《普希金国际文学艺术》等发表文章40多篇,其中,代表作《东海钟山赋》获“2022年十大年度桂冠精英奖”、《重阳节登宝胜山遐想》获2023全国第九届“重阳节”文学笔会征文“金奖(第一名)”、《在民族脊梁之上》获第二届孔子杯文学大赛三等奖,以及《钟鼎论道》获2023“魅力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的“十大作家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