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首页 \
文学 \ 红 色 城 口 Ⅱ讲好城口故事...散文篇
红 色 城 口 Ⅱ讲好城口故事...散文篇
精华热点
吴修龙
一,突破封锁线
城口是粤北仁化县
最北的边陲小镇
毗邻湖南省汝城县
是岭南北上的交通要道
千年矗立的古秦城城楼
是守卫岭南安全的屏障
雄伟的岭南要塞
是保卫南越安宁的关隘
这里的百姓男耕女织
商业贸易,安居乐业
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自从上世纪三十年代
国民党反动派
在城口东水河岸设立了
阻击红军的第二道封锁线
构筑了岗楼哨所
岗哨林立,兵痞横行
打破了小镇平日的宁静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三日
红军笫一军团的先遣队
来到城口东水河对岸边
突袭了反动派的岗楼哨所
迅速占领了城口
清除了镇里的反动势力
为红军大部队扫清了障碍
迎接中央红军部队进驻城口
为红军部队在城口休整
先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铜鼓岭阻击战
一座高耸雄伟的红军烈士纪念牌
长眠着一百多名红军战士
这就是著名的铜鼓岭
一座巍峨寂静的大山
两面是陡峭的山峰
中间是险峻的山谷
在山顶上严防死守
形成了一个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的局势
四周树木苍翠
花草葱茏
是当地老百姓
生活放牧的地方
是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
是无数飞禽走兽
栖息嬉戏的乐园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的一天
忽然响起了阵阵枪炮声
打破了千年寂静的山谷
只见一队队红军战士
高举中国工农红军的战旗
扛着钢枪,高举着大刀长矛
奋勇向前,向敌人冲去
一场空前激烈的阻击战
在山谷展开
经过殊死的战斗
牺牲了一百多名红军战士
取得了这场阻击战的胜利
充分保障了中央红军部队
在城口很好的休整
筹集了大量的后勤战略物资
继续北上,北上……

三,红军广场
萝卜坝,老戏台
东河西河两江交
自然形成三角洲
是百姓休闲娱乐的场所
冬天晾晒萝卜干的好地方
凭着城口人的爱乡热情
筹资出力改建了萝卜坝
重建了现代崭新的戏台
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名人雅士
受到了各行各界的高度赞誉
萝卜坝,老戏台
当年红军驻扎集会的重地
彭德怀曾在这里
举行群众集会
宣传了红军北上抗日的主张
播洒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思想
那一尊尊雕塑
那一幅幅浮雕
吹响了战斗的冲锋号
重现了红军奋勇向前
英勇战斗的英雄形象
留下了革命的火种
打土豪分田地
实现了千千万万农民
千年梦想

四,红军粤北长征纪念馆
一颗红光闪耀的五角星
高高耸立
远远就映入人们的眼帘
红军粤北长征纪念馆
就座落在青山绿水之间
是的
青山可以作证
绿水在这里倾诉
当年红军
留下不朽的英灵
留下亲切的面容
留下光辉的足迹
走进红军纪念馆
听到的是激烈的枪炮声
红军战士对敌攻击的呐喊声
冲锋号发起对敌战斗的号令
看见的是一幅幅
红军战士战斗的浮雕
重现了他们奋不顾身
浴血奋战的身影
以及他们战无不胜
可歌可泣的英雄气概
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
突破了敌人第二道封锁线
阻击了敌人的突袭进攻
保障了中央红军部队
在城口的安全休整
为随后继续长征和战斗
积蓄了无穷的能量
战火早已消逝
但红军的英灵
仍然烙在人民心中
勇士们,安息吧
你们的初心使命早已实现
你们的信念理想正在践行

五,红军街
城口是个富庶的山城小镇
这里有历史悠久的古秦城
这里又是古代的岭南要塞
这里还是货物船运的终点
独特的地理位置
成为南来北往的商品集散地
有匆匆过往的迁客骚人
更有品种众多的土特产
草纸,冬笋,腊味,萝卜干
销往四面八方
甚至远销东南亚
也有外面运来的盐油布匹
吸引了大量商客来贸易
商业的繁华,人员的来往
成就了城口的繁荣昌盛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四日
中央红军部队进驻城口
一部分红军战士
就驻扎在这条繁华的大街上
他们不进店,不扰民,
不拿群众一针一针
露宿在沿街的屋檐下
购买物资也由百姓自愿买卖
对百姓和蔼可亲,关怀备至
赢得了百姓的热情拥戴
这条商贸街也就成了红军街
红军部队
正是在物产丰富的城口
筹集了大量战略物资
为北上长征,为北上抗日
打下了坚实基础

六,地下交通站
城口农民协会
随着共产党农民运动的开展
在谭甫仁等共产党人领导下
轰轰烈烈应运而生
顿时成了当地农民的主心骨
民众接受革命思想的圣地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反动派大肆屠杀革命者
谭甫仁等共产党人及时转移
走上了井冈山的斗争
农民协会是失败了
可他留下了革命思想
播下了革命火种
在城口生生不息,永不熄灭
在城口旺盛的商业街
一个打铁铺
一个理发店
成了党的地下交通站
他们以打铁,理发做掩护
开辟了一条隐蔽的战线
收集情报,联络革命工作
很好地保护了革命的火种
保留了农会不屈的革命精神
当中央红军部队进驻城口
他们帮助红军部队筹粮筹款
进行各行各界的联系
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使红军部队得到很好的休整
使红军部队顺利筹到了
充足的战略物资
使中央红军顺利踏上了
北上长征之路

七,毛泽东旧居
在城口繁华的商业街
有一个商铺叫广兴栈
门前一条波涛翻滚的河流
周围道路纵横交错
交通十分便利
人缘交好,生意兴隆
过往的人们络绎不绝
有挑担吆喝的
有挑油盐柴米的
有搬运货物的
熙熙嚷嚷,热闹非凡
好一派繁荣的景象
中央红军部队进驻城口后
以广兴栈店铺作掩护
毛泽东就住在这里会见了
朱德周恩来林彪彭德怀
等红军高级指挥员
参与党中央的各种会议
筹划下一步的军事行动
研究下一步的转移方向
谋划下一步的行军路线
奠定了红军长征胜利的基础
红色城口——红军村
城口江头村
位于城口一个高高的土坡上
一个只有十来户人家的小村
源自丹霞山车头村的
吴氏后裔
人和人善村风好
在这里繁衍生息了数百年
世世代代
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
平静生活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四日
一队红军队伍高举着一面
中国工农红军的鲜艳红旗
沿着蜿蜒的田埂小路
走上了江头村
他们来到村里,
对人和蔼可亲,
不进民房,从不扰民
露宿路边或屋檐下
不拿村民一针一钱
甚至帮助需要帮助的村民
把他们自己有限的食物
分给一些穷困的村民食用
其中一个叫邱运凤的小姑娘
就吃了几天红军饭
当中有一名带伤病的
红军战士牺牲了,
就葬在吴氏家族祖坟旁
村民与红军一起生活了几天
产生了深厚感情
当红军队伍离开村子的时候
村民全都自动出来
为红军战士们送行
过后,都由衷的夸赞说
从来都没有见过
这么好的军队
这将是一支战无不胜的
仁义之师啊
八,红军村
城口江头村
位于城口一个高高的土坡上
一个只有十来户人家的小村
源自丹霞山车头村的
吴氏后裔
人和人善村风好
在这里繁衍生息了数百年
世世代代
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
平静生活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四日
一队红军队伍高举着一面
中国工农红军的鲜艳红旗
沿着蜿蜒的田埂小路
走上了江头村
他们来到村里,
对人和蔼可亲,
不进民房,从不扰民
露宿路边或屋檐下
不拿村民一针一钱
甚至帮助需要帮助的村民
把他们自己有限的食物
分给一些穷困的村民食用
其中一个叫邱运凤的小姑娘
就吃了几天红军饭
当中有一名带伤病的
红军战士牺牲了,
就葬在吴氏家族祖坟旁
村民与红军一起生活了几天
产生了深厚感情
当红军队伍离开村子的时候
村民全都自动出来
为红军战士们送行
过后,都由衷的夸赞说
从来都没有见过
这么好的军队
这将是一支战无不胜的
仁义之师啊
九,继续走上长征路
中央红军部队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四日
进驻城口
当月十一日离开城口
在城口几天安全的休整中
得到了很好的调整
有伤病的战士得到了医治
粮油盐及医疗等后勤物资
得到了充足的补给
红军部队顺利通过
敌人第二道封锁线
继续走上了北上长征之路
在进驻城口休整的几天期间
红军战士对乡亲们的关怀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秋毫无犯的严格纪律
深深感动了这里的乡亲们
红军部队离开时
乡亲们自发前来送行
那依依不舍
相互安慰鼓励的嘱咐
那温馨惜别
亲切的话语
留下了一系列的革命标语
宣传了共产党的政策主张
在城口生根发芽
传播的革命火种
在城口生生不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