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似”之龙
贾世韬 [撰]
我们的祖先,最富于想象,将青龙、白虎、玄武(龟蛇)和朱雀(凤)等“四灵”描述得尽善尽美。特别是龙,无翼而能腾飞,无鳍而能遨游,从天到海,无所不在。
龙究竟是什么样子,历代的说法都不完全相同。拐子龙、草龙、夔龙、虬龙、蛟龙等等,都各具形象。而龙的形象最初来源于蛇,“腾蛇乘雾”,又附之以曲折的闪电,吟如殷殷之雷,惊天动地。经过历代不断改造提高完善,直到明清时才定型为“九似”之龙。
何为“九似”?“九似”是说龙的各部分生得如九种动物的相应部分,即:角似鹿角,首似驼首,目似鬼目,项似蛇项,腹似蜃腹,鳞似鱼鳞,爪似鹰爪,掌似虎掌,耳似牛耳。还有一种说法与上述说法稍有不同:首似马首,角似鹿角,耳似牛耳,眼似虎眼,爪似鹰爪,鼻如狮鼻,鳞尾似鱼鳞鱼尾,腹似蜃腹,项似蛇项。
龙之“九似”各有一寓意。马首饱满宽阔的前额象征聪明智慧,鹿角壮美象征社稷与长寿,牛耳象征名列魁首(有“执牛耳”一词),虎眼象征明朗威严,鹰爪象征勇猛,狮鼻象征富强高贵,鱼鳞及尾象征灵活运动,蛇项象征能伸能缩善于变化,蜃腹象征包容万千,此外,龙足踏火焰象征避邪。
历代统治者将龙看作是神灵和权威的第一象征,龙是神的天使,具有雄猛的威仪,而劳动人民则将龙看作是吉祥和美好的化身。《三辅黄图》中载道:“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而龙为整个东方的主宰。
龙本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古老的图腾,龙图腾凝聚着中华民族对祖先的崇拜和对自然理解的丰富心态。龙文化,龙童话,龙精神,在中国的历史上乃至世界的历史上,永远辉煌耀目!
笔者有《唐多令·中国龙》一词云:
沧海自横流,英雄御巨舟。我中国、苦斗何休!多难兴邦龙气壮,一声吼,莫言愁。 风雨唱长讴,同心建凤楼。舞旌旗、更上潮头。大吕黄钟十万曲,骅骝跃,载神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