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 看振兴 《山楂树》成东源县黄村镇“摇钱树”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近年来
东源县黄村镇立足山楂资源优势
通过扩规模、提品质、延链条
不断激发山楂产业发展潜质
壮大村集体经济
走进东源县黄村镇三洞村山楂种植基地,硕大饱满的山楂挂满枝头,传递着丰收的喜讯,村民们正忙着采摘山楂。得益于当地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这里的山楂不仅个头大、颜色深,而且口感更酸甜,是村民增收的“致富果”。目前,该镇大果山楂种植面积达210亩,生果产量预计达1260吨。
“现在山楂晒干以后就委托第三方公司加工成山楂饮品,山楂产业带动就业60多人,每人每年收入15000元左右。”东源县园丰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欧阳水泉说。
“在山楂产业带动下,我也承包了50多亩山楂树,每年增加了一定的收入。”东源县黄村镇三洞村村民曾松茂说。
近年来
黄村镇依托自然资源禀赋
大力发展山楂产业
采用“公司+科研院所+基地+农户”
的发展模式
形成从一产种植到二产加工、
三产销售的产业链条布局
实现大果山楂种植一产“接二连三”
如今
山楂已成为当地
推动乡村振兴的富镇强村产业
“工作队将发挥组团优势,拓宽销售渠道,突出山楂饮料产业富镇强村、联农带农作用,把山楂树变成‘绿美河源’‘绿美黄村’的景观树,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的摇钱树。”东源县黄村镇党委副书记、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蓝卡拉说。
“通过富镇强村公司运营、研发大果山楂系列产品,解决产品研发、加工生产、消费流通等环节的堵点和难点,接下来我镇将鼓励广大村民在荒山、房前屋后种植大果山楂,镇强村公司提供种苗、技术支持,拓宽村发增收渠道,做大做强山楂产业,打造‘绿美黄村’。”东源县黄村镇党委书记黄邦文说。
小山楂成“致富果”
东源县黄村镇种植的大果山楂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药食同源的上等补品,被誉为“营养保健果品”,广泛应用于鲜食、加工和入药。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c、果胶质、红色素和多种果酸等。自古以来,就成为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的良药。
黄村镇地处粤北山区,属于丘陵地貌,地形上适合山楂树等灌木丛生长,且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光照充足,大大促进了山楂结果率。目前,黄村镇种有大果山楂210亩,生果产量预计达1260吨。山楂种植产业的发展对黄村镇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一是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二是改善人居环境,把山楂树栽种于房前屋后、道路两侧,为黄村披上了一抹绿;三是盘活闲置资源,通过种植山楂树,把各村闲置的荒地、林地重新用起来,实现变墟为宝。
近年来,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对果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色香味俱全,而且还要求有较高的营养与药用保健功能,大果山楂正好具备这些优点,加上山楂深加工技术的发展,黄村镇的山楂产业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