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拥军优属协会:《我们这四年》
——读《我们这四年:济宁市拥军优属协会活动剪影画册》
王长鹰 汤 峰

2024年1月28日,“情系国防 尊崇军人——2024年济宁市拥军优属协会颁奖文艺演出”在繁华中落下帷幕,关于军人,尤其关于中国军人的话题,一旦打开……心脏的跳动,不仅像台风中的大海,眼睛中的泪光,更像大海中的波浪……

揩去眼角的泪水,回到家中,打开那本人手有册的《我们这四年——济宁市拥军优属协会活动剪影》画册,汹涌的泪水,又像打开的闸门,瞬间淋湿了脸庞……

读着扉页的《序言——写在‘济宁市拥军优属协会活动剪影’出版之际》,一颗狂跳的心,又在《序言》的引领下,跳进了历史的洪流……那里有家,那里有家国,那里有中国军人用鲜血淬炼成的最红的灵魂……《序言》曰:
从春秋到战国,从诸侯争霸到战国七雄,再从战国七雄到华夏一统……一个惊人的事实是,近三千年的中华文明所留给后世的,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而战争的本质就是“流血”……

是的,也正是那一代代一茬茬中华儿女青青脉管里流出的红如枫叶的“血”,汇聚成了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并引领一个伟大的民族,从战争走向和平,从苦难走向辉煌,并把对“血的红色记忆”,融入生命,融入灵魂,最终化成视死如归、可歌可泣的对“血的信仰”,——那就是“红色信仰”!

当一部名为《大秦帝国》的电视连续剧在央视热播后,其主题曲也如铁铲一般挖开了华夏民族深埋在灵魂最深处的“对士的深情”和“对国的记忆”: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赳赳老秦,复我河山!
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国恨,沧桑难平!
天下纷扰,何得康宁!
秦有锐士,谁与争锋!


这又不禁令人想起那首唤醒无数中华儿女、沸腾整个华夏大地的《义勇军进行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从“大秦帝国的军歌”到“中华民族的国歌”,往事越千年……但几千年的历史跨度却挡不住中华儿女对“国的忠诚”和对“血的奉献”……那片叫“国的土地”,就是一个“伟大民族的根脉”,虽也曾千疮百孔,也曾山河破碎,也曾列强入侵……但谁动了那“神圣的根脉”,谁就唤醒了那“根脉”上“生于斯长于斯”的视死如归的“兵”,“血”浓于水的“士”……谁也必将葬身于“兵”与“士”的汪洋大海之中!
在中国的任何一片土地上,都站立着这样的“兵”,这样的“士”,无论他们来自天山南北,还是五湖四海,他们紧握钢枪,却守卫着一个共同的“家”,那个家就叫——“中国”!
这些“兵”,这些“士”,在外国人眼里,他们叫“中国军人”;在中国的黎民百姓眼里,他们叫“人民子弟兵”……他们的职责和使命不可动摇,更坚不可摧,那就是——保家卫国!
扛起枪,他们走出“小家”,融入“国家”,成为捍卫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坚强堡垒;放下枪,他们“化兵为民”,回归“小家”,并影响和带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成为拥军优属支持国家建设的坚强后盾。
可喜可贺又令人欣慰的是,2020年6月23日,济宁市拥军优属协会正式成立……如今三年过去,弹指一挥间,那些曾经,以及曾经的曾经,走出“小家”保卫“国家”的“兵”与“士”,放下紧握的钢枪“化兵为民”回归“小家”后,也终于又有了一个“新家”,——这就是济宁市拥军优属协会!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这些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终于可以通过这样一个“新家”的传承与接力,变成人民的力量、社会的力量乃至一个大国一个民族巍然崛起和振兴的力量!
《论持久战》中有一句著名的话,——叫作“兵民是胜利之本”。“民”是“兵”之本,“兵”是“民”之器,有了这样优质的“本”和优良的“器”,任何企图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发动的战争,都注定必将在由“兵”和“民”组成的“人民战争”中灰飞烟灭,都无法逃脱其失败的命运!
济宁市拥军优属协会既是“兵”的“新家”,又是“民”的“乐土”,正是这个“新家”与“乐土”交织而成的重要纽带,吸引了社会各界无数爱心人士的加入,他们中有著名艺术家,更有资深企业家;有作家教授,更有知名商界人士……他们不争名,不求利,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深情的爱”与“忘我的情”,通过济宁市拥军优属协会这个“重要纽带”,去报效祖国,去奉献社会,让中华大地变成一个人人逐梦的奋斗赛道,个个争先的奉献舞台!
最大的公益是爱国,最美的情怀是拥军。更可喜可贺更令人欣慰的是,济宁市拥军优属协会用成立后三年多的时间,做出了诸多骄人的贡献和业绩,协会先后开展了“替烈士回家看爹娘”、“留下济宁市抗日老兵影像”、“走访慰问抗日战争老战士”、“走访慰问抗美援朝老战士”、“走访慰问驻军官兵及消防指战员”等各种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凡响。

历史不可追,但却记住了中国军人自强不息的宝贵精神;镜头不可忘,留住中国军人征程的瞬间,并把瞬间变成历史的永恒……也就为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留下了中国军人穿在身上的“一片绿”,闪耀心中的“一片红”……
那些曾经的“士”,那些曾经的“兵”,那些“化‘士’为民”拥入“新家”后的感人片断,那些“化‘兵’为民”拥入“新家”后的泪目瞬间……都将凝成中华民族的“军魂”和“民魂”,都将成为一个伟大民族从胜利走向胜利、从卓越走向卓越、从崇高走向崇高的“魂之源”和“魂之力”……
有了这样的“魂之源”和“魂之力”,中华民族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称得上“木秀于林”的“林之魂”,“捍卫和平”的“力之魂”!
是为序!
2024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