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枣树
(中篇小说连载)
作者:季志林
十
(续上)
有情人终成眷属。1962年春天,戴秉汉和黄琳结婚了。
这将是戈壁军营中的第一个婚礼,也必定是极其别致的一场婚礼。
一支仅仅组建两年白手起家的部队,无论过多大的事,只能从简。因此,他俩的婚礼非常简朴, 没有婚纱,没有宴席,没有三媒六证,更没有婚礼大厅,甚至连一部照相机也没有。
然而部队有自己办喜事的方式,铁管处的人们好体面,这次遇到了单位组建以来的第一个喜事,大家说一定要办得特别大方、特别隆重、特别热闹。单位领导专门为他俩安排了一间房子,战友们七手八脚忙着布置。顶棚上拉起了五颜六色的彩条,门窗和墙壁都贴上了大!红“囍”字。屋内摆着一张新桌子,正中贴着毛主席的画像。一副文件柜上面摆着书籍资料,下面可以放置衣物。双人床是检修车间木工师傅精心加工的,床上的两条大红色的绸缎被子格外亮眼,这是战友们凑份子钱买来的新婚礼物,说是新婚被子有讲究,需几姓人共同缝好,而绸缎被子上的龙凤图案则具有中华民族吉祥如意的传统文化。本来一间矮小的房子,居然被这些开火车的师傅们装扮得满屋一派喜庆气氛。
婚礼安排在星期天举行。一大早,运转室韩立福主任陪着戴秉汉到黄琳单位去接新娘,张学文则带着其余同志忙着做各项准备工作。
机车乘务员们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只有张学文喝的墨水稍多一些,因而写婚联的事自然非他莫属。张学文似乎是早有准备,只见他摊开红纸,提起毛笔蘸足墨汁,不假思索,一挥而就,一幅风格別具的新婚对联跃然纸上:
两个唐院才俊喜成连理
一对戈壁战友永结同心
横批:志同道合
对联贴好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评论开了:
“别看张师傅是个开火车的,肚子里墨水还不少啊!这对联写的,内容新颖,对仗工整,用在新郎新娘身上正合适。”
“是啊,怎么说人家戴秉汉和黄琳都是大学生,开火车的大老粗给知识分子写对联,这事绝对少见,张师傅可真不简单。”
“这就叫做关公门前耍大刀,你看老张 这字,刚劲有力,行笔流畅,挺有功夫的。”
“看着老张那一口气写成的架势也是准备好几天了,这两句话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想出来的。”
“要说咱们老张那可是飞机上挂暖瓶一—高水平啊!”
这时候张学文说话了:“你们别乱夸奖了,我也是硬赶鸭子上架,虽然说以前上学时练过几天毛笔字,但写新婚对联还是头一遭。这两句话真的琢磨了好几天,也算是对他俩的祝福吧!”
“写的好!真好!这也是我们大家的祝福。”
“好啦,大家抓紧时间干活儿,一会儿新娘子就到了。”
于是大伙儿又忙着在院子里摆了一圈儿桌子櫈子,桌子上放着喜糖、瓜子、大红枣以及核桃花生等。困难时期物质条件太差,这些东西也是从几个地方凑来的。桌子櫈子数量有限,大伙儿能坐下的坐着,其他人就站着,只要婚事办得热闹大伙儿心里高兴就行。一切布置停当,几个年轻人张罗着拿出锣鼓傢伙来到大院门前,准备迎接新娘的到来。
不一会儿,戴秉汉和黄琳身穿军装胸佩红花,被工程科刘技术员、小杨、小李等一众年轻人簇拥着走了过来。这边迎亲的人们顿时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热闹起来。也许是戈壁滩第一次过喜事,天气出奇的好,暖日和风,蓝天白云,北边的青山头显得格外沉稳凝重,仿佛一位尔雅不凡的长者前来见证他俩的婚礼,戴秉汉满面春风,黄琳则落落大方,二人忙不迭端着喜糖瓜子落花生给大家分别递着,战友们也纷纷向他俩送上新婚祝福。
一阵热闹之后,婚礼正式开始,主婚人王龙山科长扯着大嗓门说道:“同志们,三年前,我在唐山铁道学院将他们二人挖到了部队。本来戴秉汉已经留校当教师了,然而他放弃了舒服的工作环境,毅然报名参军。別看黄琳是个女同志,干起工作来可是巾帼不让须眉。这几年,他俩和大家一样,立过誓言,流过汗水,住过帐篷,吃过树叶,抬过钢轨,扛过枕木,勇敢的经受了艰苦环境的考验。要知道他们刚来的时候不过就是个文弱书生啊!然而,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以出色的工作,为支线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应该为这样的知识分子感到骄傲和自豪!”
王龙山话音未落,人群中己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王龙山接着又说道:“今天,是新郎新娘的大喜之日,本来,他们的父母和亲友都希望他们回到家乡成亲,可是他俩说部队就是自己的家,依我看呀,他们选择在部队办喜事,表明了他们热爱军营、扎根戈壁的决心,也为同志们作出了表率,让我们共同祝福新郎新娘幸福美满地久天长!”
“好!”人群中又是一片欢呼声。
此时戴秉汉和黄琳心情十分激动,这几年,他俩在部队的经历太多了,他们在最困难的时期挺了过来,完成了由大学生到军人的过渡。尽管环境很艰苦,工作很辛苦,但是他们觉得自己的一生有这样的经历非常有意义,能把青春年华奉献给祖国的国防事业很值得。他们更是在战友们的关怀中感受到了革命大家庭的温暖,他们早已把部队当成了自己的家。
接着王龙山宣布了婚礼的另一项内容:由戴秉汉和黄琳共同栽植一棵沙枣树作为新婚纪念。
这的确是一个别出心裁的构思,沙枣树的意志力太强大了,在戈壁滩上一旦成活便枝繁叶茂经久不衰。而在新婚之日栽植沙枣树是是黄琳事先提出来的,她说春季正是植树季节,他俩共同栽一棵沙枣树更有纪念意义,他们也要像沙枣树那样,任凭风吹沙打都要坚强的屹立在戈壁大漠之中。
一个看似简单的场景设计使他俩的婚礼既有丰富内涵又更加浪漫更加富有诗意,戴秉汉不禁暗自赞叹:黄琳不愧是搞工程设计的,她的想象力实在太丰富了!
在大家共同见证之下,戴秉汉和黄琳细心的将沙枣树栽在院子一侧,并浇上满满的一大桶水。从此,这个大院里就有了这棵独特的“夫妻树。”
栽完树后,王龙山宣布新婚礼成,此时大家兴犹未尽还沉津在喜庆气氛之中。按照家乡风俗是要有人闹洞房的,不过人群中大多数都年长于戴秉汉,虽然有些地方有“新媳妇进门三天不论大小”之说,但是这里毕竟是部队,而且当兄长的闹弟妹的洞房显然有背常理,于是大家便要求戴秉汉和黃琳表演一个节目。他俩虽为高材生,但艺术细胞都不是很多,戴秉汉对黄琳说:“还是唱首歌吧,”黄琳说“那就唱你最爱唱的那首歌:
“我们走在大路上,
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毛主席领导革命的队伍,
披荆斩棘奔向前方!
向前进,向前进,
革命气势不可阻挡。
向前进,向前进,
朝着胜利的方向……”
戴秉汉和黄琳动情的唱着,战友们也纷纷跟着唱,一时间,嘹亮的歌声响彻戈壁滩的上空!(完)
作者简介:季志林,陕西省咸阳市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
北京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研究员;
北京润墨斋书画院高级院士;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陕西省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大漠生命线》,
其军旅小说,诗歌,散文,书法作品多次获奖。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