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由翱翔的新篇章
吴祖昌
1992年10月,我60岁那年,以40年的教龄,从闸北区业余大学党总支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至今已度过21年的退休生活。我觉得自己还很年轻,我才81岁,名副其实的八零后嘛。我胸怀坦然,心态平衡的过好每一天。
我退休那一年。我们学校被评为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我虽然退休了,但是办学的余情未了。于是,又继续从事社会力量办学。我先后创办了上海中国书画函授学院、上外夜大学彭浦分院等四所学校。办书画函授学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了四千余名艺术人才,学校多次被评为区、市、全国的先进单位。直到2002年,我70岁,在从教整整五十个年头之后,才从自己热爱的教育岗位上退下来。 此后,我依然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 2004年,我受聘为上海闸北区政风行风监督员,在35度高温的大伏天,到街道、区工商局等单位,进行政风行风评审工作,这一年我被评为闸北区政风行风优秀监督员和闸北区教育系统十佳健康老人。后来,我们小区居委会又聘请我担任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假日学校顾问。能够为孩的成长出点力,我非常乐意。
退休后,老伴重病是对我最大的打击。我老伴是上海树脂厂的高我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硅油、硅橡胶的科研、开发生产,为国家填补了空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她退休八年后,于1997年发病,1998年确诊为肺癌,后又演变为肺部纤维化,先后住院十余次。在那十年里伺候老伴成为我的首要任务。往院陪床,做家务,照料她的起居,甚至用手指挖大便等都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 2007年6月,在我们金婚五十年前夕,她还是离我而去。在她弥留之际,曾对小女儿说:“这些年爸爸够辛苦的,我走后,你陪爸爸到昆明七姑家住一阵,散散心……”。 她还对一位探病的老同学说:“你喜欢旅行,以后外出叫上祖昌,拜托了”。 我明白她心中放不下我,总希望我能快快乐乐安度晚年,我将永远铭记老伴的深情。
如今,“独居老人”的生活,已过去了六年。
我确实喜欢旅游。二十年来,我几乎跑遍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大半个中国,还去了泰国、新加坡、越南和欧洲七国。前年,大女儿陪我看望在美国的外孙,美国的旅游胜地几乎都游遍了。今年,又乘坐意大利邮轮去了韩国。这些旅游不仅使我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也有益于身心健康,更使我融入时代,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读书、看报、写字、画画、上网、体育锻炼是我日常的必修课。2008年,我开始学中国书画,学习了楷书、隶书、行书,写字有了点进步。国画从梅、兰、竹、菊入手,又学画各种花鸟鱼虫和山水。如今,每逢亲友作寿,我送幅祝寿图,很受欢迎。我家墙上镜框里原来都是别人的画,现在都换上自己装裱的自己的作品,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不亦乐乎!
退休以后,我写的文稿有五、六十余篇发表在报刊上,其中不少素材选自我的家庭。我出生在一个文化大家庭,父亲吴瀛是文物考古与书画家,北京故宫博物院创始人之一,十一个兄弟姐妹中,大哥吴祖光、六哥吴祖强都是知名人士。除年已一百岁,在台湾的大姐外,其他兄弟姐妹都有一段同新中国一起成长,一起经受磨难的经历。建国六十周年时,«文汇报笔会» 、«世纪»杂志联合发起«共和国的曙光» 征文,我写的«我们家的故事» 荣获三等奖。前年,我已80岁。经过近一年的准备,学会了在电脑上编成了«我们家的故事»(家史)、«桃李芬芳五十年»两本书,印送亲友。去年,新民晚报副刊部等单位主办,上海市作协评审书稿,福寿园人文纪念博物馆承办的亲人传记书稿征集活动,我写的«我们家的故事»入选(书名更改为«我们是理智乐观主义»),将出版。
在女儿的帮助下,学会使用电脑、玩微信。通过电脑、手机,长知识、增友谊、炼脑力、看电影、玩游戏……,使我感到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帮助我做到了“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总是感到时间不够用。
老年朋友们,自由展翅飞翔吧!尽情享受晚年美好的人生,做一个心里充满阳光的时代老人。
2013年11月
'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