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还记得吗?这些岁月······
作者:刘国辉
朗读:老菩提

小时候进入腊月,家家户户都是按部就班的忙活 。
杀完猪,磨完豆腐后。就摊煎饼,烙饹馇。
那时候精米精面,对于农家人 是一种奢侈食物。
那时候都是粮票,按人口分的那么一点点白面,和大米。
所以主要的食物就是杂粮,玉米 高粱,谷子,荞麦面,红薯等。菜是秋天窖起来的萝卜,白菜啥的。
然后就是秋天腌制的咸菜,春天打的野菜,晒的野菜干。
秋天的南瓜,葫芦,豆角,茄子啊等等吃不完的,都晒干了储存起来,到了冬天舀上猪油做馅,或肉汤炖着吃。
为了丰富餐桌,也为了把简单的单一的粗粮改良。

姥姥和大姨等那代人是非常勤劳聪明的,就是把玉米泡了,小米泡了。第二天捞出来,控去水分,然后到磨房磨水面。在磨时候,里面还加黄豆,增加口感。
磨好的玉米小米黄豆汁,挑回家,在地上垒上石头,把鼓肚的平底锅搁上。
八十年代的时期,一个村也许有一个平底锅,谁家要摊煎饼了 ,就村里互相借着使用,使完以后,送锅时候,顺路带上一些煎饼答谢一下东家。
摊煎饼也是一个非常有技巧的活儿,汁子一定要匀称,火一定要控制好
那时候一般人家 ,小米和黄豆都金贵,是大多数人家舍不得搁的,如果不搁,煎饼口感不太好,粗拉拉的 还硬。
所以能摊煎饼的庄户,肯定是日子过的比较红火的,粮食也肯定是充足的。
那时候我家差不多年年摊煎饼,因为我家小米很多,豆子也很多。

父亲是一个勤俭持家的男人,他把庄稼低伺候的,比孩子伺候的还周到 还仔细。
所以土地从来都是厚道父亲的,秋天了,我家玉米垛是最高的,我家谷子豆子场上,谷子,豆子晒的最多的。
打谷子,都是父亲借驴,一压压几天,才压好。我经常在谷子堆里打滚 撒欢。
谷子都打十几麻袋的,豆子也是 打几天的豆子 。
人家都是年节有事才磨豆腐,我家想啥实候吃了 就磨豆腐。
那时候我家的西屋粮仓,满满都是各种粮食 ,那是真的羡煞全村人的。

我家窖里,满满的白菜,萝卜 红薯,栗子,苹果 枣 ,梨 还有柿子,冬瓜等稀罕的食物,吃一冬都富余着,经常父亲还送人。
父亲也承包了一个大果园,苹果吃到年对年。
没有时候,还有苹果干,梨干泡水喝的。所以我家的煎饼里,一般小米,一半玉米 再加黄豆。摊的煎饼金黄金黄,糯香糯香的。

话说摊煎饼最考验人耐力,和掌握的火候。先在锅底上旺旺生一堆木柴火,等火着过剩下木炭后。姥姥就用灰盖上一层,然后平底锅架好。在平底锅上用生猪肥油,蹭锅。猪肉一遇热,锅上过上油,蹭也是开始养国,就躲蹭几次,肉锅上吃上足够油,但是不能太多,恰好锅明亮,还没有油在上面滚就好。

底火上是灰,降低热量,也不至于不匀称的热。姥姥就舀上一瓢汁子,熟练的拿着木头篦子迅速的,顺时针,匀速刮起来。也刮满平底锅,煎饼也熟了,姥姥会立马麻利的翻过来,不足一分钟,煎饼就起到盖定上去了。
姥姥就这样一张一张的摊,我们几个馋崽儿就挨事儿一样围着要吃的。往往姥姥故意摊上几个不撑型的,或有点厚或看似糊了的,撇过来说 你们吃吧吃吧。我们几个早馋的口水满满,小脏手互相抢着塞嘴里。噎的隔噶的,打嗝,那也不松手继续抢吃。

等煎饼摊的时候,大姨或父亲就打卤。提前泡好的粉条,酸菜,肉丝,炒一大锅。其实也不是炒,就是粉条酸菜肉,烀一锅。然后就把豆腐,白菜的再来一盆。一盆白菜豆腐 一盆酸菜粉条的卤。喜欢那个,就坐板凳上,也没盘子啥的,就在盖帘上卷上喜欢的菜,紧忙炫啊。

那时候我们家比较丰富,父亲还种了土豆呢 。
土豆切丝,再来一盘,鸡蛋来一盘。往往是土豆丝和鸡蛋抢没了,剩的大伙吃。谁家摊煎饼都是随来随吃随走,所以菜用盆,也没桌子,蹲灶火坑前,或门槛上你一张,他一张吃,吃完了说一句:我吃饱了啊!走了。又拿几张给孩子吃。
姥姥总是笑眯眯的说:再吃一张呗,多拿几张啊。
其实你让,别人也不好意思拿太多啊,已经白吃了,再没有分寸的拿,太没眼里价了。所以顶多也就三两张而已。
底火灰埋着,若火小了,姥姥就根据锅的热度,在里面或外面填上一把松树叶子。松树叶子火不软不硬的,摊煎饼老好了。

我是最爱吃白菜豆腐,和酸菜粉条的,经常卷两张吃。
而这煎饼 就是来客人亲戚,作为答谢礼物,过年拜年来的客人走了,顺手过带上十张二十张的,吃个新鲜。
而今满大街煎饼,各种各样的米的,可是我咋吃都吃不来当年的煎饼味道。
哎呀,太想七八十年代时候,那烟熏火燎的煎饼,和那些有父亲,有姥姥的日子……


✍【作者简介】

刘国辉, 文字中鲜活,现实中安寂的女子(微信:596011447)公众平台 国辉文化艺术传媒平台 栗花微刊。
🎤【朗诵者简介】

老菩提:一级注册艺术设计师。
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黑龙江省硬笔书法硬究会会员
黑龙江省剪纸研究会会员
黑龙江省艺术设计协会理事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
中国朗诵联盟会员
主要诵读作品曾参加、发表于:北京广播电视台、长春广播电视台、山东济南广播电视台、 新华网、人民日报、凤凰网、中国教育网、新浪网、热搜、奋斗网、今日头条、都市头条、喜马拉雅、懒人畅听、等国家高端媒体平台展播、赛事交流并获奖。
主要美术、书法、摄影等作品曾参加省部级展览及国际交流展并获金、银、铜等奖项。

🖨出品 / 華 | 夏 | 之 | 聲
📝作者 / 劉國輝
🎤誦者 / 老菩提
🖼圖源 / 網絡
🖥製作/三兩風
🖥主編 / 艾果
🎧監製 / 龍澤溢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