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表扬先进背后的“副作用”
特约作者:饶晓辉(江西)

近日,某公司举办了一个年度工作总结团聚宴会,会上对评选出来的数位优秀员工,颁发了数额不等的奖金。公司设立这个奖项的本意,是旨在鼓励和激进员工的拼搏精神,可结果却是事与愿违。据悉,次日该单位出现一部分员工缺工现象,并有人公开表态,明年跳槽。
论功行赏,评奖定级,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按理说,各厂矿企业甚至我们政府部门的一些单位和部门,这种常规的操作,可以说是既合情理,又合法规,无可厚非。但问题的根本和人民所关注的点是,在所评选出来的功,是什么样的“功”,有没有资格当选?也就是说,这些所谓的先进,是民意评出来的,还是领导“凭”出来的。说白了,就是要“以功服人”。我想,像这家单位评功背后的“副作用”,就是典型的不尊重民意评选,而是领导凭空想象的“后遗症”。
其实,不可忽视的是,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两面性。表扬先进也好,批评后进也罢,同样是把双刃剑。只有做好做实了,才能起到“以点带面”的推动作用,反之亦然。
年末岁初,正值各行各业各部门评功评奖的“高峰期”。诸如此类的评功授奖活动,切忌搞“平均主义”或“论资排辈”,而是要真正将那些被人公认的模范人物评选出来,让获奖者受之无愧,让没有评上的心服口服。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正能量的作用。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依愚之见:宁缺勿滥。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执行副社长、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