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看看武威人过年
文/杨光善
在我的家乡武威,过年很隆重,年味很浓,从腊月初八开始,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喝“腊八粥”,家境好的人家会购置比较讲究的食材,如桂圆、核桃仁、红枣、莲子、花生等;一般人家则就地取材,把家里有的小麦、玉米、黄豆、小米等凑在一起煮上一锅,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
到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要祭奠灶神,武威方言中叫做“灶爷爷”“灶奶奶”。民以食为天,病从口入,一年的丰衣足食,一年的身体健康,就要祈祷灶神保佑。二十三之后,武威各家各户都开始打扫房屋院落和拆洗衣服,为过年做准备。
到了除夕这一天,也是春节期间最忙的一天,大人们早早起床,打扫院落、写春联,然后大人们带孩子贴春联、门神和花联,把门庭装饰的很喜庆、很隆重。而后男主人带家人,带上香、纸钱、酒、果品、馒头、饮品及饭菜和炮,去墓地给先人们上坟祷告,表达的意思是过年了,请逝去的亲人们到家一起过年。妇女们则开始准备年夜饭,一般武威农村过年每家都要做烩菜,不论是自家人,还是来访的客人,都呈上一碗庆丰烩菜,然后拾上炸的金黄的油果,雪白的大馒头,把丰收的喜悦和来访的客人一起分享。烩菜制作简便,营养丰富,老少咸宜,故而过年吃烩菜成为武威人的一道风景。现在的年夜饭,有些家庭为了省时,去饭店吃的,自家做也是花样众多,做到了想吃什么做什么。初夕晚上,通常是一家人相聚最齐的一晚,武威人在这一晚有熬夜延寿的习俗,一家在一起看看电视,打打牌,喝喝酒,拉拉家话,一直坚持到初夕过后才能睡觉。
春节期间,初一是一家人的聚会,一般不外出,这一天也不打扫卫生,怕把财运扫出门了。到了初二,武威人都有走访亲友的习俗,各家都会把最好的饭菜和美酒来招待来访的亲友。
闹社火是武威过年的老传统。凉州社火是融合装扮、造型、技巧表演的传统民俗艺术,除了常有的舞龙、耍狮之外,还有春官老爷、鼓乐队、腰鼓队、秧歌队、大头队、百色队、船姑娘、膏药匠、高跷等表演内容,蕴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武威人都有到寺庙上香祈福的习俗,祝福亲人平安健康,祝福自己如意顺遂!这一天也是看灯会逛大街的日子,大街小巷,街头村未都是穿着盛装,脸上洋溢着笑容的人们。
过了正月十五,在武威人传统的现念中,还在过年,直到进入二月才算过完年了,这就是武威人的年。
杨光善,甘肃武威市人,1990年3月入伍,上校军衔,长期在西北军营工作,精于军队战备、训练和管理,尤其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有深入的研究,多次在军地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反映军队生活和一些研究性文章,退役后定居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