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说:
中岩轶事
曾顺和/作
虎渡人生
少妇怀胎十多月,终于来了反映。晚间少妇顿感腰胀、肚疼。因是第三胎,按道理,娃儿应较顺利地生下来才是。然而,事情并不像人们所希望那样顺产。哪里晓得,这斯仅是立生子,生起来难得很。俗话说,“儿奔生来娘奔死”,还真是那样。刚发作时,少妇就感到肚子一阵阵地绞痛,双手死死的抓着床边,脸发青,豆子大的汗珠子直往下滚,开始还能忍着,后来痛得直呻唤,再后来就一声爹一声妈的大声叫起来。可接生婆子还在一旁,一个猛起喊:“莫吼那么凶,使劲,使劲,再使劲,海势的挣。”连呻唤的劲儿都没得了,哪还有劲儿海势的挣嘛。人都昏过了好几回。整了好半天,娃儿还是没有生下来。
在少妇有大动劲时,就见她婆子妈,在堂屋神龛子前摆上祭品,燃上香腊钱纸,点上红烛,闭目,合拾,拱手,钟碓似的点头祷祰,嘴里还念念有词道:“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蓓萨,求你大发慈悲,一定要保佑我媳妇儿母子平安,不管是儿是女,都快性点哈……”正在接生婆无籁,大家焦急万分的时候,突然有一条菜花蛇在房梁上跟到耗子撵,“扑嗵”一声掉了地上。只听“啊”的一声惊叫,孩子呱呱落地了,生下来了。不知是娃咡蔽了一夜太想出来了,还是她婆子妈的虔诚祷祰,让观音蓓萨显灵了。不管咋个说,娃咡总之于生下来了,让所有的人都松了口气,一颗颗悬着的心总算安定下来。
娃咡刚一落地就惊掉爪爪地,哇哇大哭起来,还朝天冲求了一大汃尿。一听到娃儿哭的声音,“嗨!又生球个‘带把’的,哈哈!”婆子妈在堂屋里高兴得不得了;而少妇,则把头歪到一边,连看都不想看一眼。心想,前两个都是娃儿,要是生一个女咡嘞,还有点想得过。又生她妈一个河儿坎上挑盐的,真孽种…

此时,少妇回想起,在她怀孕快七个月时,趁到卡垰店赶场时,顺便去朝了一盘中岩寺,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她们母子平安无事。
那天,正当夕阳西下,寺山中的香客逐渐稀少,居士们纷纷下山往回走,少妇随着人群,走到顶寺脚底清风桥头时,突然感到,风撼丛林,周天阴霾乍起,幽谷中虎啸大作,桥头路边两个石虎中的一只,突然站起来,用前脚猛抓少妇。这时,碰巧被后头紧跟上来的禅师,急忙打佛念经。一声“阿弥陀佛”,飞身直下,弹指间飞起巨石,将此烈虎降伏,幸而救下自己的情景。刹时,少妇吓得冷汗淋漓,魂不附体,她快步跑到中寺,坐了半天才回过神来。之后,有气无力地回到了家。
莫非……此时,她不敢再想下去了。那时,少妇怕再生出是非,被家族打成枇杷鬼,惹来更大的麻烦,甚至于杀身之祸,没敢对任何人讲自己在中岩寺,遇到的那件千奇古怪的事,而又非常可怕的事儿。

却说这娃咡,好像铁了心似的要跟少妇作对。白天家,娃咡就一觉接一觉的睡瞌睡,推都推不醒。到了晚上就大睁着眼睛,半点儿瞌睡都没有,一睡下就哭,一睡下就哭,吵得四邻不安,全家不宁。听老人们说,这叫哭夜,是娃咡犯了“哭煞”。要想法退下“哭煞”让娃咡不器。退“哭煞”的最简单办法,就是叫人用黄纸写个帖子,贴在场头场尾或是大路边,那些人多的地方,吸引来来往往的过路人,这个读一遍,那个读一遍,读过的人多了,人气就旺了,“哭煞”就会被驱除,这样,娃咡慢慢就不夜哭了。
一天,娃咡他爸,跟山对面冲里的一个老先生,讲了他娃咡哭夜的事,要求老先生给写一副退“哭煞”的帖子,治治娃咡夜哭的毛病。老先生答应了,抽空给他写了一副退“哭煞”帖,内容是:
“天黄地落,小儿夜哭。请君念过,一觉睡着。”

隔天,娃咡他老汉儿去赶卡垰店儿,想用前些天取的丝,与他人再换点茧子,就随便把那副退“哭煞”的帖子,贴在场当头土地庙门前的院墙,显眼的地方,好让赶场人多给念念。可是,等过几天他再去赶场时,看到煞帖的内容竟然被人改了。改成了:
“天黑黑地黑黑,俩口子晚上玩得欢。你娃咡挨了被单疯,来找我们这过路客。”
把细一看,帖子是被人扯下来,翻过来在背面写后,再贴上去的。他回到家里把这件事儿跟家里人一讲,大家听了都气得咬牙切齿。特别是娃咡他妈听了后,更是气愤得不得了,开口就骂:
“肯定是那龟儿子干的,给老子!看到,等老子那们,月子满了,二天跟那个龟儿子杂种没个完!”
照理,自家的老婆又给生了一个娃儿,男人应当高兴才是。然而,她的那个男人,却成天家黑嘴打脸的,就好像哪个人借了他的谷子,还给他庇壳一样,老大不高兴,很少说话。
打那以后,她男人一天到晚,不是推豆腐上街卖,就是架起丝车埋头取丝,赖得开腔。他的缫丝手艺是出了名的,当地方圆百里之内的人,都叫他余一瓢。说明他的蚕丝取得好,又匀净、又顺溜、又光亮,又有看相,有卖相,能卖得好价钱。

改联惹祸
话说有一天汉林伙同邻里的几个小伙伴一起,到一个离家有十五六里,卡卡店的小场去赶场耍,走进一条小街,看见在一家象模象样的大门口贴了一副别样的对子,
上联是:“这条街户户都是那话”
下联是:“唯有我府是清白全家”
横批是:“舍我其谁”
卡卡店,是地处偏僻的大山里的小场,在方圆几十里内,就只有这么个火把场可赶。一到赶场天就热闹了。河对面坝上的人赶场天就到这里来交换货物;大山里的人也要到场上来卖山里产的东西,买进家里需要的东西。故因之这个小场上人流复杂,盗匪泛滥,扯把子丢卡之事,时有发生。州知府为了保一方平安,就叫本州里的一个武都头,带了一帮子军爷驻到了小场上,准备长期扎下去。盗匪倒是收捡了许多,可是老百姓并不平安。这帮子军爷驻在场上,没有盗匪可绞,成天家的打牌置蚤子,吃喝玩乐。这场上的中青年妇女,长得稍微展眼一点的,基本上都遭了殃,也就是前面对子里所说的被“那话”了。当然,多数或者是被强迫的,或者为了生计,不管为了啥,反正被“那话”了。

唯有一家,也就是贴着上述对子的那家子,是街上的歪人恶势力,红黑两道都来,养了一伙子家丁,配有刀枪叉棒,要不是县府派军爷住到场镇上,这家子歪人的魔掌会遮着卡卡店的整个天空。平常,盗匪一般都不敢傍他家。就是军爷来了再怎么狂,也还是要让着他家一点,因而就自翔为“清白全家”,自恃得意,大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味道,故而在自家门上贴了那副自认高雅的对子。
这家的霸道和恶习,小汉林早听他妈讲起过,今天又亲眼看到和亲耳听到这些,血气方刚的小伙子,顿时就气不打一处来,几步上去,把门上的横批扯将下来,丢到地上猛踩几脚,然后翻到背面,到街对面择字的摊摊上要来笔和墨,随手写上“一不熬众”几个大字,交同伙伴贴回原处。再看这副对子,一下子就意味全变了,成了:
上联是:“这条街户户都是那话”
下联是:“唯有我府是清白全家”
横批是:“一不熬众”

意思是别得意,你家也好不到那儿去。择字先生一见此阵仗,打心底里暗自好笑,狗X的,“两河一霸”你龟儿子再歪,还是有不怕的,敢惹你敢碰你,捅你“蚂蜂窝”。高兴归高兴,择字先生高兴过后,产生担心,怕这位敢为后生吃亏。等这后生来还他毛笔时,就悄悄对他说:“年青人,这下你惹下大祸了,捅了牛角蜂窝窝了,将要大祸临头,死不了,也要让你脱一层壳,搞快想个法法儿离开这儿吧。”
果不其然,没半袋烟的功夫,改对子的事儿就被“两河霸王”晓得了,气得猴脸狐腮,牛头环眼的那斯,牛眼睛都要鼓爆了,赶忙召集起护院的家丁狗卒,拿起刀叉棍棒,凶巴巴的就追将过来。
小汉林虽说正在习武练习拳脚,但毕竟人生地不熟,势单力薄,赤手空拳,特别是又在人家的地盘上。而“两河一霸”那斯人多势众,个个手持凶器,明显斗不过人家。汉林心想,好汉不吃眼前亏,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就在伙伴们的协助下,翻山越岭,钻山林,超小路,赶快回了到家里。一到家就赶快把自个儿在卡卡店赶场,遇到的麻烦事跟他妈原原本本地讲了一遍。少妇一听大惊失色:
“哈娃咡,你咋个去惹那个歪人哟?搞起把你老汉儿叫来!”小汉林老汉儿听说老娘子找他有急事,就放下手里的丝活,从取丝房出来,快步赶到屋里头,劈头就问:

“啥子事?啷个火急火燎的,火烧房子了嗖?”
“啥子事?和尚搞道士。我们三娃咡惹大祸了,赶点拿个主意吧。”
“三娃咡你把刚才讲的事,再给你老汉儿说说。”
小汉林把刚才给妈说的事,又重复了给老汉儿听。
我看唧个,我们惹不起吗总躲得起噻!赶紧把东西收捡一哈,让三娃子出去躲一躲,躲一段时间等风声过了,再回来。叫他三叔也跟到去,因为他在外做一段时间的小手艺,董得一些市面上的规矩。再把汉林遇到的为难事,跟张先生讲哈子,看他有啥子更好的注意?然后合起来,一并考虑。”
张先生听完事情经过,思虑后说:
“目前看来,对小汉林只有作这样的安排了,实际上小汉林的功课已基本授完。让他到外面去,也可以边走边学习。也学习一下古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就这样,小汉林在小叔的陪同下,背包拿伞的连夜出门,离开他家。
夜深人静,小汉林在小叔的陪同下,穿行在深山茂林中,在茂盛的树林中,隐蔽伏行,直奔中岩寺而去。

中岩赋绝对
当新的黎明,伸出玟瑰色的手指,在山那边重新出现的时候,令叔侄俩担惊、受怕的一夜终于过去。太阳升起来了,穿过重重谜雾,照耀在连绵的山峦上,给弯曲的萋木树、苍老的松树,瘦削的柏树,以及那突兀暴露的岩石,涂上了一层灿烂的金色。几杵沉沉的钟声,和那青江船夫,沉闷撕心的号子声,和奏出沉闷的《春江花月夜》。
眼观巍峨宏秀的中岩,余汉林回想起,曾听张先生说起过,这里原本是唐时的一个书院,后来逐步演变成了寺院,香火甚旺。大文豪苏东坡,就是在这儿潜心读书十多年,成器后坐船顺青衣江而下出川的。还有民间说法,中岩寺成于峨眉山之前,故而有“先有中岩,后有峨山”之说。
他们刚近山门,见一平僧正相向走来,余汉林忙上前拱手、作揖、施礼道:
“小师傅,小生二人是从盐井那边过来的游方学子,欲借贵寺一角,小息几日可否?烦劳向长老通报一声。”小师傅定眼看了看眼前这两个新来的施主,回道:
“烦施主在此稍候,待本僧向寺主持通报、定夺。”说完就从大雄宝殿则门进去了。过片刻小师傅返身回来了,对余汉林叔侄二人,一边招手一边慢条斯理地说:
“啊弥托佛,施主跟我来吧!方丈也准了尔等的请求。” 余汉林叔侄二人带上行囊,跟着小师傅,来到前厢房二楼,小师傅打开一间僧舍说:
“请施主就暂且住这儿吧!楼下是茶房。茶房有热水,供香客们饮茶、小息、阅书会友。坐斯茶楼府视青衣江,更可静赏清风徐来,烟云万状之幽景。可远眺,将青衣江两岸的幽美景致,尽收于一眼。”

细观寺院,建筑宏伟,佛像庄严,前临大江,后背崇山,林木掩映,曲径通幽,可谓别有洞天。故古人曰:先游中岩,后游峨眉,看来并非虚传。
汉林叔侄二人把行囊拿进屋里,下得楼来,四下走看,来到茶房选了一个临窗的位子坐下,一人要了一碗盖碗中岩茶,边喝茶边观赏远近风景。汉林对其叔高论道:
“嗨!三叔你还不说,果真是人间冷暖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啊。
看罢中寺,小师傅又领着叔侄二人去蹬上寺。上寺位居中岩三寺最高处,最奇的是上寺山门路左边那块石虎,小师傅向二人讲了这块石虎的古怪传说:
“这一对石虎原来都跟一般寺庙的石虎没有二至。就在某一年一位怀胎少妇到中岩寺朝佛,一路烧香磕头到这儿时,这块石虎突然站走来抓扯少妇,幸好后面跟上来一名游方资深的道士,赶紧将手中持的文帚朝这只石虎猛一甩,嘴里振振有词地念经。这只石虎才马上收起凶像,趴回原样一动不动。大约过了半年光景,出现一奇象,即石虎沿背节裂开,一分两半翻倒在两旁,就是现在这个样子,有血流出。师傅们推测,可能是那个少妇已经生产了,生下的要是一个儿子,这娃咡将来可不得了。” 小师傅说完,用手指了指倒在路左边的那两半块虎形石头。
话说汉林小叔一早回到中岩寺,说起这事儿的前因后果,叔侄两抱着肚子笑得死去活来。不过,话又说回来,世上没有不漏风的墙,小叔搞笑搔扰卡卡店客栈一事,终于还是叫两河一霸那斯整明白了,死活不罢休,非要找汉林报仇雪恨。汉林叔侄二人深感中岩寺不是久留之地。跟即离开中岩,继续远游他乡,去谋安全落脚之地。

临走的那天,寺院长老得空,出来为汉林二人送行。这时,正值栽秧时节,走过山脚田边,农人们正忙着扯秧、栽秧,长老看到扯秧、栽秧的场景,突发诗性,低声自吟到:
“稻草拴秧父抱子。”
余汉林听后,心称赞大师提炼得真精妙,可称得上绝句了,可是他一时无法对上,只是默不做声地走路。又走过几根田坎,转过一个小山包,突然看到前面,有一个赶场的老婆婆,手提一篮笋子,上街去卖。马上来了灵感,因吟到:
“竹篮提笋母怀儿。”小师傅听后拍手叫道:
“师傅,师傅,把你吟的和小施主刚才吟的两句合起来,不但是副好对子,而且而是副绝对。”
“是吗?那就合起来,吟吟看。”长老和余汉林都不约而同地要求小师傅道:
“稻草拴秧父抱子;”
“竹篮提笋母怀儿。”
小师傅将两句连起来吟了一遍,说: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妙,妙,妙!”长老点了点头说:
“嗯,有那么点意思,你要记好点,下来,我们再好好逐磨逐磨。”
长老和小师傅一起,把余汉林叔侄二人送到清衣江岸,坐到江月楼的茶亭里,一边寒暄叙聊,一边等待上水船的到来。不一会儿,就从牛家场那边过来了一只上水船,要在下寺靠岸,船上有几个居士要下船到中岩寺上香拜佛、吃斋念经。长老吩咐小师傅,赶忙上船打听一下,船要哪里?到不到成都府?小师傅急忙上船向船主打听船的行程。打听后,小师傅下船来,对长老说:
“师傅,船是从嘉定府上来的,就是要到成都府。”长老说:

“那好,就请二位施主上这条船上行,路过眉州,还可上岸去看看三苏祠。你们人生路不熟的,还是走水路吧,走水路方便些。凡正这船到成都,一路要经过眉州、武阳等地,这些地方都是你们应去踏访的好地方。在路上不慌,沿途多看看多听听也好。”接着,长老从贴身的衣裳代里,搜出几块银元交给小师傅作为几人一路的盘差,叫小师傅一同上船,亲自将二位施主送到眉州,并从袖口内取出一封信,要小师傅连人带信一块儿交给“三苏祠”的主事,顺便到武圣寺办点佛事。长老要小师傅办完佛事后,尽快返回。小师傅听后,急急应允,与余汉林叔侄二人,并肩一字排开,与长老一番话别后,三人先后上船,找位置坐定。不多时辰,船离开中岩,逆青衣江而上。
长老站在江月楼台,目送余汉林叔侄二人离中岩远去。余汉林叔侄二人站在船舷回视长老,双方手合十作揖,口念“阿弥陀佛!”,算是告别之礼。船越行越远,那蜀中名盛——中岩寺,虽在余汉林叔侄视线中逐渐消失;而在二人的心坎里却将长久地矗立。
2024年1月25日 落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