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曦散文】远方
二十五
人的心念,就是一粒种子,只要你心中有了“念”,它就会永远种植在你的生命里。一旦遇到适合的条件,就会发芽,生长。就会产生因果。善念,恶念,俱是如此。
在“雾霾天气”,适合什么生长,是显而易见的。回味那段时光,似乎因太过熟悉而产生了陌生化的感觉。一闭上眼,异常清晰,却从心里又拒绝回忆,因为走得太艰难了。
无论我再怎么巧妙构思,也美化不了那些人与事,只能如实呈现出来。
在当时,师里推出了一个“典型”人物。这本来是件反映“自卫反击战”中的英雄事迹的好事。
可来了上百人的写作班子,又有上层领导批示,下面的各级领导,也都有自己的私利目的。这样一来,承上其下,推波助澜,就神化了人物。
你想想,把一个活着的普通人,非要推到神的高度,会有什么样的好结局呢?
这原本应该提倡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是一个群体的英雄壮举,是时代所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
军人,就是为战争而准备的。作为一名军人,经历过战火的洗礼,是一种祟高的荣誉。
而这一帮人,为了把不属这个典型的事迹,生硬地加进宣传材料,不仅杜撰事实,并刻意篡改连史(为了让这英雄的连队荣誉属于这个人)。
当时该连队是南京军区树的一面基层旗帜,荣立集体一等功N次。我爱人在该连任连长。几年后,该典型作为学员来连队学习,要求分到该连队任指导员的(有档可查)。
可在宣传材料里,把时间篡改了,那当年在连队任职的孙指导员不干了,这样他的档案不是有问题了吗?就找我爱人来给他证明。我爱人答复他,如果组织正式来找他,他会给他如实证明。
令我匪夷所思的是,该典型不仅在其它单位作报告,居然就在本单位,当着全师官兵的面,铿锵有力,激情飞扬地叙说着这些“英雄事迹”。这一举动,让所有知情者面面相觑,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英雄,都是特殊材料做成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件事上,在媒体采访为数不多的人之中(知情者都选择拒绝采访),有一个人的回答,非常精辟。他说:“通过学习XXX的事迹,我感到我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更有责任当好忠诚卫士”。所有知情者,相视一笑,竖起大拇指称绝。
而我爱人,在这件事上,始终保持沉默(因为与他有利害关系),也拒绝接受任何釆访。
在这里我要给我爱人点个赞,当别人拿着他流血流汗干出来的那点成绩去换官当的时候,他居然还能一笑了之,这种胸怀,连我都不得不高看他一眼。
我当时跟师里陈政委断言:这注定将会是一个笑话。如果有一天能平安落地,就是最好的结局。因为说一个谎,要九十九个谎去圆它。千万不要挑战人们的智商。
最后,随着军委老虎徐XX的落马,这出闹剧宣告终结。只是有一点我到现在还没弄明白,这么一大笔的开支,他们是怎么走账的?当然,这不是我应该关心的事情,只是学了法律和财务专业的我,有点好奇而己。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苏娴,笔名晨曦,毕业于法律与中文专业,研究生学历,文学爱好者。共发表文学作品两千余篇,由中国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了系列丛书《风》《花》《雪》《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