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底 气
文/李太忠
△△一个人要有底气,没有底气的一生是平庸压抑的一生。底气来自哪里?一个人一生的底气來自三个大的阶段。
△△少年时的底气是父母亲给的。从小生活在一个富裕之家、官宦之家的孩子,就比生活在贫穷之家、平民之家的孩子有底气。他们不会为吃饭穿衣发愁,也不会为交不起学费发愁,他们有极强的优越感,在众里捧月中度过自己的少年。父母给的底气有正能量,也有付作用,借用的好可以成为国家栋梁,如周恩来总理。借用的不好则成为败家子孙,如清朝的八旗子弟们都属此类。
△△中年时的底气是自己给的。人到中年,正是人生干事业的黄金时期。父母给的底气仍能起到一些作用,但关健在于个人作为能力的发挥,在于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在于个人人际关系的积累,在于个人作为贡献的大小。如果在中年阶段不能有所作为,指望大器晚成只能是少数人的专利。一些寒门子弟都是凭借这一阶段奋起发力,从而走向人生顶峰的。
△△晚年的底气是子女们给的。少年.中年底气再好,如果到了晚年子女们不争气,个个啃老,人人纨绔,那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林则徐有句名言:“子孙不如我,留钱为什么?子孙胜过我,留钱为什么?”两个为什么深刻阐述了子孙后代有底气的重要性。有的人少年不好,中年也不兴㕵发达,但培养教育了几个好子女,子女们在晚年用上了劲,给足了已迈入夕阳的老人们底气,这样的人生才是最幸福的人生。我父亲少年穷、中年苦,唯有晚年过上了十几年舒心的日子,在我们村成为受人尊敬的老太爷,就源自我这个儿子在晚年给于他的巨大底气。
△△底气很重要,没有底气就没有自信。底气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奋斗干出來的,天道酬勤不酬懒。老话说“多挖一锹就出水”,成功来源于多挖一锹的坚持之中,失败产生于少挖一锹的放弃之后。培养教育孩子一定要从底气教育入手,底气足则家族旺,底气足则事业兴,底气
足则子孙孝,底气足则晚年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