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高双成
冯宝哲
高双成(1888~1945)幼名拴娃,字立卿。原籍陕西渭南故市镇巴邑村,后迁蒲城县大什字巷,家境稍裕后复易居达仁巷。少时家贫,12岁始入塾,未几辍学。由于勤苦,1910年得井岳秀、井勿幕兄弟器重,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
井岳秀
陈树藩
刘镇华
1911年辛亥革命后他随陈树藩和井氏兄弟往援山西民军,率一队为前驱,一直攻至潞村,奋勇犯险,身负重伤,益为井岳秀赏识。1915年被选送大荔军官团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1916年随井岳秀进军陕北,时任连长,沿途在剿灭张青山、李青兰、韩大旗、怪和尚等股匪的战斗中,勇猛顽强,立下战功。后升任卫队营营长、骑兵团团长。1925年升任旅长,驻延安,一面扩军,一面整顿。1926年春率部入关中,协同友军击败刘镇华的麻振武部,收编数百人。1927年初,任国民军联军第九路军第二师师长。5月,国民军联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东出潼关参加北伐,高所在的第九路军编入左路军仍回陕北。是年秋奉井岳秀之命围攻共产党领导的清涧起义部队。1932年,高部被国民政府改编为第八十六师(师长井岳秀)第二五六旅,高任旅长,曾受训于蒋介石所办庐山军官训练团。先后收编黄龙山张杰部和宜川后九天杨庚午部为补充团。这期间,高部曾平定三边土匪史老幺;追剿由绥远窜入陕北的惯匪杨猴小,击毙了这个坑害数省多年的匪首。1934年冯钦哉的第十七师第一旅开入陕北接防延安,高部移驻绥德,旅部驻米脂。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经过长征到达吴堡同陕北红军胜利会师。高双成有机会阅读了中共《八一宣言》,对国民党的反共政策开始怀疑。此后,他在自己的防区竭力避免与红军摩擦。
蒋介石
汤恩伯
1936年2月1日,井岳秀意外身亡,高继任第八十六师师长。3月,蒋介石派嫡系第十三军军长汤恩伯率两师兵力进驻绥德、清涧一带,一面觊觑苏区,一面督促八十六师加紧“剿共”,并企图控制第八十六师。高对此予以抵制。西安事变时,杨虎城曾致电高双成征询对扣蒋的意见,高表示“应和平解决,不要再起战端”。待蒋介石飞抵洛阳第二天,高才致电南京政府,表示“拥护蒋委员长领导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增强了他反内战的信心。
杨虎城
1937年4月,国民政府令高桂滋部和高双成部对府谷、神木地区内的红军采取联合行动,企图切断晋西北与西北红军的联系。朱德、彭德怀得知此事后,联名致电高双成,希望他停止行动。随后,中共中央派周小舟与高在榆林会谈,他欣然接受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双方达成了榆林和延安互不侵犯、共同抗日的秘密协议。高即派刘绍庭为第八十六师代表陪同周小舟回延安,后又以刘为代表在延安设立第八十六师办事处,在绥德设立了第八十六师联络处,双方建立了友好关系。
朱德
七七事变前的1937年6月7日,高晋升陆军中将。1938年5月,第八十六师奉命扩编成第二十二军,高任军长。1940年兼任陕北警备司令,1943年兼任晋陕绥联防司令部副总司令。
抗战时期的榆林处在更为重要的国防位置,它既是全国抗日战略大后方的一部分,又是整个大西北抗击侵略、直接面对日寇进犯的前哨阵地。往北,它扼守要塞,控制伊盟与河套一带来犯的敌人;向东,北起府谷、神木,南至吴堡、清涧,凭借数百里长的黄河天险,随时准备歼灭河东来犯之敌,以保卫黄河西岸各县的稳固与安全。1938年晋、绥两省相继沦陷,伊克昭盟与陕北岌岌可危,高双成以劣势装备扼守绥远伊克昭盟和陕西府谷、神木河防,巍然不动,坚不可摧。1938年3月2日拂晓,日寇第26师团黑田部两千余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由保德出城,在府谷沿河下游马连圪尖、高家窑则村边的岸口实施强渡,数小时后,敌人全部登陆,虽经我守军拼死阻击,但终因敌强我弱,难以抵挡。当日中午,府谷城破,鬼子窜入府谷城中,烧杀抢掠,满城滚滚浓烟。据记载:府谷失陷,是整个抗日战争时期,陕西唯一被日军短暂占领过的县城,也是全陕西千里黄河防线陕北段唯一被日寇突破的地方,日本鬼子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踏上晋陕峡谷西岸。府谷失守的战讯传至榆林,高双成遂命坚守的张子英团长组织力量即刻夺回失地,又命该军驻守神木高家堡的杨仲璜营长率部星夜驰援。至当天下午五时许,侵入府谷城中的日寇,虽在飞机的狂轰滥炸掩护下,仍不敌我各路援军的猛烈反击,弃城狼狈逃回保德。府谷失而复得,张子英决定乘胜追击,遂派该团杨仲璜、张博学两营乘夜渡河反攻保德,经过一夜激战,攻克保德。生俘日军联队长增山龙瑞,至此,府谷一带的河防形势趋于稳定。
自1938年4月至1942年初,近四年的时间里,二十二军爱国官兵,在包南伊盟地区周围,与进犯的日军及蒙奸德王和李守信、王英组织的所谓蒙汉西北防共自治军、大汉军作战数十次,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拼杀,始终保持主动,历有所获,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其中,进行过的很著名的战役战斗有:保护和转移成吉思汗陵的东胜(伊盟)之战、防止敌机对榆林、神木、府谷及陕北边区各城镇进行轰炸扫射的梁家圪堵之战,以及大树湾、新城、树林召、磴口、新民堡和柴登之战,予日、伪以沉重打击,其中在东胜、磴口等地八战八捷,有效地阻止了日、伪军对黄河防线的侵犯,粉碎了日军妄想控制伊盟、进占大西北的企图。使二十二军名震塞上。胜利实现了我军扼控伊盟、固守榆林的战略意图。
与此同时,高保持了与中共友好的关系。共产党军政领导高岗、肖劲光、王震、南汉宸等人曾先后来榆与高商讨抗日大计。1937年9 月,高奉命“集中榆林,挺进包头”,所属张云衢团开赴绥远抗日前线,他力排地方势力的干扰,于同年10月将该团所辖区佳县、米脂、吴堡、绥德、清涧、安定等县防务,移交八路军留守部队接管。1938年春夏,陕甘宁边区派高岗到榆林进行联系,高双成曾邀高岗为数千官兵讲话,激励官兵团结抗战。此后,他与延安方面函电往还,接触频繁,并经常告诉团、营、连长,不要同边区搞摩擦。同年10月,绥德警备区由八路军陈奇涵部接防。陈到绥德那天,第二十二军绥德办事处田子亨代表该军去郊外迎接,陈与田晤面时达成了和平相处的默契。1939年夏,八路军第一二○师第三五九旅旅长王震接任绥德警备司令,双方继续保持友好关系。1940年3月,日冠在晋西北发动大规模扫荡,山西八路军的后方留守机关准备撤至黄河西岸。这时蒋介石获悉急电高双成,速派两团截断宋家川、螅蜊峪要道,阻止八路军过河。他接令后,即命刘绍庭转告毛泽东:“请放心,我们交朋友就要交到底”。随后他托辞无兵可派,未执行蒋介石的命令。此后,晋陕绥边区副司令陈长捷奉令亲率马志超、何文鼎两个师进犯陕甘宁边区。在战事一触即发的情况下,他急与南汉宸商讨,采取了周密的措施,致使阴谋破产。
王震
1940年到1941年,王震先后两次到榆林访问。第二十二军张云衢团调驻府谷后,张奉命去晋西北兴县会见八路军一二○师师长贺龙,贺把缴获日军的两把军刀交张带回,分赠邓宝珊和高双成。同年,高凌云经过延安去蒲城接兵,高双成托他给毛泽东带去榆林特产;接收新兵经富县茶坊进入边区直到米脂县出境,边区政府及沿途各站为其提供食宿方便。双方在经济上也互相关照。第二十二军对陕甘宁边区的贸易人员给予方便,利用私人关系,从国统区转购军需民用短缺物资;边区政府则让第二十二军领运的武器弹药和军需被服,顺利经延安、绥德北上。1943年榆林粮食困难,第二十二军派人到边区采购,边区按优惠价格提供,王震还派警备区粮食科科长等去榆林售粮2000余石,解决了第二十二军和榆林民众的粮食困难。
高真诚拥护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对国民党搞摩擦十分反感。1939年夏,陕西省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专员何绍南的保安队同驻安定县杨家园子的八路军发生冲突。国民党天水行营主任程潜令邓宝珊、高双成派武装部队进行调停,邓、高派胡景通率一团部队执行任务,并指示一定要和平解决,平息冲突,决不能扩大事态。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时,蒋介石电令高双成阻止八路军从山西西渡黄河。高将此事暗示八路军,并以八路军集结兵力北犯榆林需要守城为词,拒未执行。1940年还以运输困难为由,拒绝配合陈长捷北犯边区的计划,终使该计划流产。高以抗日大局为重,深得中共好评。毛泽东曾赠送高双成等人贵重礼物,以慰高部抗日之功劳。1942年朱德视察绥德时说:“高双成从战士到军长,虽是行伍出身,但也有远见,是有正义感的一个军人,他敢于同共产党合作共事。”
毛泽东
1945年1月30日,高病逝于榆林,终年58岁。毛泽东指示以陕甘宁边区政府名义致祭吊唁,边区政府所送的挽联为:“练兵辛勤,驱逐倭寇著功勋;救国友谊,传来讣报悼善邻。”灵柩由榆林送回蒲城时,路经延安,沿途均设路祭,归葬蒲城县东北陵园。
高双成将军在陕北三十年间,布衣蔬食,至老不变。治军之暇,兼及民生,兴水利,修道路,建桥梁,办学校,植树造林,改善蔬谷,推广稻田,淤成榆河水田千顷,至今仍为人们所怀念。
2021年 8月18日
作者简介
冯宝哲,陕西蒲城人,一九三八年一月生。高级经济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院士,陕西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渭南市楹联学会原常务副会长,现顾问。《渭南联苑》原主编、编审,蒲城县诗词曲联学会顾问。被授予“秦东联坛十老”、“渭南文化名人”“陕西孙髯翁终身成就奖”等称号。著有《风雨留痕》等书五卷,二百多万字。
编辑:叶子 贺宝璇
美编:惜缘
文字审核:惠玲玲
总编 制作:瀛洲居士
刊头题字:胡兴民
图标制作:旭晓霞
图片音频源自网络
投稿请加总编微信
中华诗经阁总社
荣誉顾问 张文汉 韩春见 熊静中 沈阳 石生 郭仁炳 浬鎏洋 王亚中 秦玉才 周镇添 胡兴民
名誉总社长 王今伟
总社长兼总编 王连社 副总社长 胡乃华 副总编 惠玲玲
总监 蓝天
文化总监 铃龙
中华诗经阁江苏分社社长 泰然 荣誉社长 陈立新
副社长兼总编 辛谷 副总编 汪雯 编审 铃龙
中华诗经阁内蒙古分社社长 夏青海
副社长 刘东华主编兼群管
中华诗经阁陕西分社社长 惠玲玲
副社长 张培良
总编 李广远 副总编 翟英
中华诗经阁山东分社社长 赵芳香
总编 铃龙
宣传部
部长 刘建荣(河北)
副部长 左福启(河北)明雪琴(河北)
宣委
李宗平 张志国 唐生平 刘莹心 王素香 李绍芝 王杰侠 暴金娈 赵富娥 李飞以及所有编辑部成员
诗经部
部长 董杰(河北)
副部长 卢华山(河北)
编委
韩爱华(河北)惠玲玲(陕西)刘书琴(河北)毛恒昌(上海)石富城(重庆)李延军(陕西)杨莹(陕西)彭小毓(陕西)刘德生(陕西)王荣(辽宁)张建民(陕西)(添加中)
楹联部
部长 白公平(河北)
副部长 李彦蓉(河北)
编委
泰然(江苏)邱百灵(甘肃)周富成(江苏)王东海(河北)(添加中)
音频部
特邀部长 巧丽(新疆)
部长 于冰(河北)
副部长 骏马(河北)梦露(黑龙江)
编委
香乡(北京) 冬日艳阳(黑龙江) 田浩(天津) 心语心声(山西) 碧海青天(河北) 喜洋洋 英子 张志国(河北)枫叶(宁夏)悠闲(湖北) 山涧红枫 李严 惠玲玲(陕西)冯文静(陕西)刘崇甫(陕西)李民龙(陕西)陈莉(陕西)谢丽(陕西)孙琦(黑龙江)宋淑平(山东)杨海荣(陕西)月儿(黑龙江)李红琴(北京)王秀茹(陕西)杨晓红(陕西)穆涓涓(陕西)默韵(陕西)贾景华(陕西)高晓莉(陕西)凌子(黑龙江)莫莉(陕西)婉清(陕西)张卫静 张颖 孟繁燕(秦皇岛)张晓凤(陕西)谢艳芳(陕西)罗玲珠(陕西)程亚利(陕西)大囡(河北)贞礼(陕西)杨海静(陕西)乔晓莹(陕西)姜雅范(黑龙江)
格律部
部长 白公平(河北)
副部长 夏青海(内蒙古)翟英(陕西)刘激扬(河北)
编委
秋禺(江苏)乡音(湖北)孙春梅(河北) 刘淑芬(辽宁) 槐增良(河北)佘正发(湖北)么忠文(北京)白公平(河北) 马到成功(河北)李庆山(河北)李曼秀(河北)郝福生(河北)田永香(广东)孙上舒(黑龙江)娄洪魁(河北)朱建美(江苏)钟家奇(湖南)陈天培(广东)凌远科(广东)冯新民(陕西)(添加中)
词曲赋部
部长 汪雯(江苏)
副部长 文墨冰言 胜利(河北)
编委 周镇添(广东)张永庄 (河北) 李杰猛(湖北)连丙堂(河北)李振汉(辽宁)陈立新(江苏)铃龙(江苏)蒋兴国(江苏)葛君(海南)付胜光(陕西)冯宝哲(陕西)(添加中)
古风部
部长 李元超(河北)
副部长 魏增才(河北)
编委
闫俊山(河北)成俊峰(陕西)唐永恩(上海)李德宛(陕西)槐丙让(河北)(添加中)
新诗部
部长 胡乃华(辽宁)
副部长 张荫成(河北)
编委
杨慧月(湖北) 卢庆学(河北)吴萍(安徽)赵雪梅(吉林)杨永振(北京)邓自然(湖南)赵芳香(陕西)王苍洲(陕西)李耀国(天津)攸春仙(山西)钟家奇(湖南)刘小奇(陕西)许增正(陕西)(添加中)
散文部
部长 莹心(山东)
副部长 李华(河北)
编委
铁裕(云南) 王玉(河南)清风月(河北)王新平(陕西)李东林(陕西)(添加中)冷月(北京)潘远芬(天津)袁占凯(河北)田方芝(山东) 李密林(河北)齐英华(山西)陈新安(陕西)王全峰(陕西)
小说部
部长 贺宝璇(山东)
副部长 张合军(河北)任春铭(山东)
编委
王振伟(吉林)李拴强(陕西)(添加中)
杂文部
部长 熊静中(河北)
副部长 王俊颖(河北)
编委(添加中)
书画部
部长 胡胜利(北京)
副部长 王栓柱(河北) 张守平(河北)
编委
王春阳(河北) 邢富强(河北)仇建庄(陕西)刘进海(陕西)周继业(陕西)支铁锤(陕西)姚万杰(陕西)许炳荣(陕西)雷鸿飞(陕西)计泽潭(河北)雷百计(陕西)乔永胜(陕西)岳七虎(陕西)田小弟(陕西)毛凯(陕西)齐宝田(山东)卢绪高(山东)冯登厚(陕西)张培良(陕西)贺志明(陕西)潘琦(陕西)徒超(陕西)周君明(陕西)王学艺(陕西)(添加中)
影视部
部长 耿进柱(河北)
副部长 高聪英(河北)
编委
宋闯(黑龙江)许毅斌(陕西)任山泉(陕西)(添加中)
榜书部
部长 胡兴民(陕西)
副部长 郭青凡(陕西)
编委
雨田四郎(陕西) 程引岳(陕西)田德有(陕西)张学印(陕西)赵云斌(陕西)胡玉全(陕西)肖红斌(陕西)陈宏伟(陕西)张培良(陕西)刘进海(陕西)潘琦(陕西)陈兴顺(陕西)齐宝田(山东)
美编部
部长 王彩维(陕西)
副部长 郑翠利(陕西)
编委
婉萍(山东) 王申未(陕西) 梁聪苗(陕西)赵香利(陕西)孟五利(陕西)田保寿(陕西)(添加中)
诗评部
部长 秦本云(湖北)
副部长 宋京平(四川)
评委
刘朝智(陕西)李剑东(黑龙江)刘丰彦(陕西)高润南(陕西)王乃仁(陕西)(添加中)
直播部
部长 李海龙(陕西)
编委 李民龙(陕西) 任隽(陕西)
戏曲部
部长 刘奎芬
副部长 刘冬至 孟凡志 李飞
艺术指导 葛建州 孟凡志
部长助理 王俊茹 王焕生
后勤管理 孟凡成
摄像 王建民
编委
陈瑞发 张庆增 罗淑花 罗淑琴 杨双银 崔文秀 王新玲 陈秀峰 蔡香梅 刘秀清 毕站稳 汤富花 刘永清 邓春兰 刘铁桥 刘香平 孔维华 王福利 李凤霞 张凤霞 方明 裘艳华
中华诗经阁——传播诗经文化,弘扬正能量,以公益为宗旨,以奉献为准绳。诸子因兴趣爱好而志同,因传统文化而道合。期待国内外才子佳人入驻,尽情展示您的风采!
温馨提示:投稿、荐稿、组稿、音频配制、赞赏、点赞、留言、转发、推介等均属友情体现!衷心感谢!
【免责声明】
1、本平台基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而发布链接,但并不意味着支持赞同所有诗、文的观点和态度,并不意味着保证其内容的真实性和文学的艺术性,并不意味着文体文本合格或合乎要求。诗、文是否原创,无法考证,坚持奉行文责自负之原则。
2、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平台下载、或以其他形式复制、使用本平台链接图片等,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本平台所采用的音频图片等,如有不妥,请及时通知予以删除。如无意中侵犯了某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平台将立即删除。
4、本平台对于涉及政治、文化、权益等一切责任概不承担,均由相关作者或单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