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梨园戏是福建省的传统戏曲之一。梨园戏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与浙江的南戏并称为“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的“闽浙之音”,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梨园戏广泛流播于福建泉州、漳州、厦门,广东潮汕及港澳台地区,还有东南亚各国闽南语系华侨居住地。2006年5月20日,梨园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梨园戏的表演优雅细腻,有一套极其独特、严谨的基本程式,称为十八步科母, 对表演的手、眼、身、步等的每个动作都有严格的规定,如举手到目眉,分手到肚脐,拱手到下颏等,大、小梨园的表演只有粗犷与细腻之差异。除十八科母外,各行当都各有自己特殊的科步身段,如官生与末行的十八罗汉科,净与官生的马鞭科,老生的须功,生、旦的扇法及眼法,也各有成套的程式。其中,遗存了一些傀儡动作,载歌载舞,古朴、幽雅、细腻,别具风格。
七律-泉州梨园戏
(新韵)
诗||雅轩琴韵
粉墨登场演艺专,梨园子弟赛科班。
丝竹嗳鼓音律定,脸谱白红莠良看。
净丑旦生频亮相,真诚善美靓高坛。
唱腔舞步身姿妙,魅力风情绝技攀。
注:嗳~即嗳仔,小锁呐。梨园戏重要器乐之一。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