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 中华双穴牵引镇痛法
创始人 张静谈:门派的核心
民间患者给妙手张静的评价是,不管哪里疼,只要一出手,片刻见真晓。
中华双穴牵引镇痛法理念”其实是穿针引线的意思。
“双穴牵引镇痛法”其原理在千年之前就已经被应用于中医的“正骨八法”中,也就是穿针引线的意思。通过穴位与穴位之间的互对抗牵引作用。
好比古中医‘双心学说’类似,强调心主血脉与心主神明生理相依、病理互补互损的意思,治疗上应病证结合、以证统病,心主血脉与心主神明生理相依、病理互损。作为五脏之主宰的心,并不是单纯一个解剖学概念,而是高度概括心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概念。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起着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从而达到‘双心’同治的目的。
辨证治疗:
强调手法治疗的重要性,内治和外治并重,手法治疗的应用与研究,进行整理研究实践,自成体系,创立手法治疗双穴十法,即:第1穿针,按、压、揉、推、锤5个手法;第2引线,摇、抖、搬、盘、运5个,手法。该手法对单侧型或双侧型及偏离型,疼痛症者均适宜,治疗效果非常可靠。患有严重的内脏器官疼痛疾病患者,非常有效。
禁忌:出血性疾患,发热及其他脊柱病变,妇女妊娠、月经期均禁忌手法。
差点失传的双穴牵引术:
今天看到穴位牵引之前,是否相信用自己的手指按在穴位上,就能调治疼痛疾病,并且一用就灵?这就是让人惊讶的双穴牵引镇痛术。
缘起 《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讨论了东、南、西、北、中央五方的地理环境、自然气候的差异,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对人体生理活动和疼痛疾病的影响,从而因地制宜产生中医的五种不同治疗方法:针、灸、砭术、导引按蹻、药。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
中原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湿润,各种植物、动物、农作物都能生长;在这个地区生活的人,吃得多、吃的杂、劳作少、疼痛疾病自然就偏多了。
痿厥寒热都是什么呀?按现在分类,都是属于中医内科疾病。随着这近千年,中医和医理的不断的发展,導引按蹻其实也在发展,那么到现在,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医内科疾病,導引按蹻同样是有方法去治愈的。
导引按蹻是怎么去理解?
蹻字是古中医的特有字,指的是经络穴位。按蹻,就是点按经络穴位,并施以导引。导引的目的是「导经正通,引气令和」,通过点按穴位通畅经络,这还不够,还要平和气血、脏腑,最后让身体达到平衡,自然消除疼痛。
导引按蹻的表现方式?
人体全身一共有702个穴位,其中有52个单穴,309个双穴,还有50个经外奇穴。在治疗疼痛疾患上,并不会全部都运用到。一次导引按蹻通常只用2~16个穴位,如何选择穴位也就是如何辩证就是最核心的问题。选定了穴位后,精准无误找到穴位的前提下,操作上一定注意这4点,轻、静、向,重什么意思呢?
轻指的是力度轻,多轻,就是刚刚接触皮肤的力度就可以了,所以说是很轻很轻的。
静指的是静止,找准了穴位,按到上面,保持很轻的力度,不要揉、不要震动、不要到处跑,静止。
向指的是方向,这个里边叫“迎随补泻”,讲究顺经为补,逆经为泄,所以说,方向一定是要找准的。
重指的是精准无误的情况下,适度的重一点,达到通经活络的目的。
穴位到底是怎么治疼痛呢?
其实对抗疼痛疾病的并不是穴位,而是身体的生命体系,而穴位只是调整这套生态体系的中介,所以相同的穴位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再加上穴位之间不同的组合就可以应对干变万化的疼痛疾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