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庆明
我第一次看歌剧“洪湖赤卫队”,是六十三年前在县中学上学時,学校里排演了这部大型歌剧,参加排演的张维志同学和我同课桌,课余時间,他经常向我们介绍剧情,他还用那行云流水的二胡艺术,把余音绕梁的旋律,将我们带进了剧情,引得我们每个同学都想早一点目睹这部大型歌剧。在县人民大会堂公演時场场座无虚席,当拉开帷幕,我被那演员和乐队的阵容、那洪湖水乡美丽的风景、歌声和剧情震撼了,待谢幕時全体观众掌声雷鸣,久久不愿离开现场。从此,我对这部歌剧独有情钟。
随着该歌剧电影的问世,六十多年来,我观看了数十场,这部电影始终让人怀念,那优美的音乐和动人的故事,伴随着我们这代人一直走到今天,银幕上的人物形象永远的刻印在我的脑海中,无论是情感还是艺术上,令人记忆犹新,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多少年来 ,那一曲优美的“洪湖水呀,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歌声一直在我耳边萦绕。整部剧情都伴随着耳熟能详的音乐,和一首首让人动情的歌词,它带着我们回到那血雨腥风的年代,我的眼前就仿佛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英雄人物:有视死如归、公正无私韩英书记、勇敢善良的刘闯队长、舍命救韩英的张副官、有尊重信仰共产党以秋菊为代表的老百姓、有遵守纪律的克虎、有枪法百发百中的黑娃。那贪生怕死的王金标、心狠手辣的彭霸天让人们义愤填膺。无论是英雄人物,还是民族的败类,都扮演得栩栩如生,给人留下爱憎分明印象。半个多世纪以来,让我回味无穷。正如德高望重的董老为该剧赠言那样:“仿佛当年作斗争,韩英刘闯造型真,一篇史诗流传出,音乐悠扬更动人”。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歌剧《洪湖赤卫队》电影,可以说是文化艺术界送给我们的一份精神食粮,那歌声時而轻回低唱,時而激情高昂,在我的脑子上空袅袅盘旋,荡气回肠,那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人物,那一桩桩英雄事迹,无不让人动容,它既是一部恢弘壮丽的史诗,又有白热化战争环境中的风情画面,令人感动,令人陶醉,更令人震憾。
影片中的主题歌中:“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清早船儿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畈稻谷香,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鱼米乡!”每当我听到这里,我完全沉浸在这一片清新的绿色之中,那令人神往的画面,在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洪湖上,一只只小船在荡漾,那茫茫的一片荷叶,那一个个坚强美丽的英雄人们,一边保卫着家乡,一边忙碌着的丰收景象,多么艰苦,又多么幸福乐观。
洪湖景美,飘荡的歌声更美,它使人们的眼中出现的不仅仅是洪湖的美丽,它是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缩影,展现在华夏儿女的眼前,它告诉人们,这如此多娇的大好河山岂能让敌人糟蹋侵犯。这歌词,是天籁之音,让我如痴如醉,这歌词激励着我们后人,必须继承先烈的遗志,奋发向上,把祖国建设成处处绿水青山的美丽家园。
洪湖赤卫队那些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精神更让人难以忘怀,韩英唱到:“娘啊,儿死后,你要把儿埋在那高坡上,将儿的坟墓向东方,让儿常听那洪湖的浪,常见那家乡的红太阳…”每听到这里,我的眼晴一次又一次被泪水模糊了,那歌声从开始的如泣如诉,到后来的慷慨激昂,酣畅淋漓,既让人泪水盈眶,又使人荡气回肠。她既唱出了与母亲、与乡亲们难分难舍的心情,又唱出了共产党人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那铿锵有力的歌声,字字力顶千钧、句句推人奋进让人悲壮满面,又彰显了中华儿女豪迈的气概。就是这样的音乐、歌声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深刻印象。我深深的感到,每一段音乐诉说着一段故事,每一个音符都饱含深情,我沉浸在这样的音乐中,仿佛感受到那一段历史的波澜壮阔。
当我们看到地下党张副官用自己的生命救韩英、当我们看到那些为保卫家乡而牺牲的英雄儿女们,我的心情无比沉重,泪水多次蒙浑了双眼,是他们不屈不挠,换来了今天的幸福。也正是他们为了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无数革命者付岀了血的代价,用一个“美”字已经不能夠形容他们高尚精神和情操。
“洪湖水呀长又长,太阳一出闪金光,共产党的恩情比哪东海深,渔民的光景一年更比一年强…”今天美好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饮水不忘掘井人,不忘党恩情,更不要忘记韩英的“砍头只当风吹帽,为了党,洒尽热血心欢畅”那高吭激昂的嘹亮歌声!
作为新時代的我们,生长在红旗下,生活在甜蜜中,没有身处过绝境,始终无法体验那个時代的革命信仰,但是并不妨碍我们铭记历史、铭记每一个牺牲的烈士和奉献革命的先辈们,正是这些先烈对党的信仰,对革命的信仰,经过漫长的战争黑夜,才终于迎来了署光,才有了我们美好生活。
看洪湖赤卫队,我不仅是看一部电影,更是对我一次次心灵的洗礼,他让我们明白,无论面对何种困难与挑战,我们都应该坚守信仰,勇敢前行。
就是这样的一部老电影,一直在我心中荡漾起涟漪,赤卫队员们的英勇,让我心中涌起无限的敬意。每个音符都带着深情,仿佛诉说着那些年的风雨。刘闯、彭霸天他们的恩仇,在舞台上交织成壮美的歌。韩英的智慧与坚定,让敌人胆寒,让人民心安。那洪湖的碧波荡漾,映照出英雄们的容颜。一部几十年前的老电影,一部画面模糊的老电影,让我回味无穷,感慨万分。六十多年来那经典的旋律,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到处回响,那英雄气概彰显的革命传统和斗争精神,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真是:
一部歌剧世代传,浪起洪湖波涛卷。
赤卫队员保家乡,风云过后艳阳天。
2024年1月27日
注:文中的“董老”为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董必武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