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特产绿苎头青团子
文/张元良 诵/西楼

太湖之滨,竹海大观,善卷仙洞,陶壶紫砂,山青水秀,渔米之乡,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古称阳羡,今名宜兴。
宜兴特产绿汤圆,俗称“绿苎头团子”。是一种传承千年的特色小吃。这种团子是用当地野生南星科植物天青苎麻叶子叫作“绿苎头”,通过特定工艺制作加工而成。经过野外釆摘,焯水处理,去粗取精,腌制加工等几道工序,这样处理后使得制成的青团子具有独特的绿色光泽和天然香气。

制作绿苎头团子通常要以下步骤:
1· 春季釆摘:在春夏季节,将釆集的嫩叶进行焯水处理,然后去除粗大的叶脉。
2. 腌制:将处理过的叶子置于瓮内,分层加入碎石灰,并用密封的方法进行腌制。
3. 制作团子:将腌制的绿苎头取出,用清水洗干净,再与米粉调合,然后用煮沸的开水将糯米粉和绿苎头揉和均匀,形成绿色的面团。
4. 成型和填充:将面团搓成长条状,再分割成小块,搓捏成小碗团子形状,填入各种咸或甜的馅料。如;荠菜鲜肉,猪油花生,芝麻桂花,枣泥豆沙等。
5. 蒸煮:将包好的团子放入蒸笼中,用大火蒸熟。注意;时间不能过长或太短,大概10分钟左右。以免团子过硬和过熟导致团子塌陷和颜色消退。
6. 食用:蒸熟的绿团子形如翡翠玉珠,热气腾腾,表面呈现光滑光泽,具有独特的质地和香气,使人馋涎欲滴,食欲大增。团子当天吃不完可放入冷冻储存。

绿苎头团子是江南宜兴的民间特色小吃。是无锡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突出的乡土本味、道法和自然。是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传统文化美食。
绿苎头团子釆用古法工艺制作,在团子的形象上呈现“上圆下平”的品相,寓意天圆地方,吉祥如意。在风味上经过“米香坊”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成功地将绿苎叶和糯米粉揉和,从而使小小青团焕发出别样的风味,清香,光泽,绵糯。
绿苎头团子还具有一定的天然保健养生功效,具有清热利尿,安胎止血,止咳平喘,清热解毒,促进消化等功效。是人人喜爱的食物。
宜兴人逢年过节,清明前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食用绿苎头团子。记得小时候,春节大年初一早上,母亲盛满一碗碗碧绿晶莹,清香诱人,热气腾腾的绿苎头团子端给我们,弟妹们围坐在大桌上,细细品尝着美味。有芝麻糖馅的,有花生豆沙馅的,有荠菜猪肉馅的……我一饨能吃八、九个。哈哈!所以,绿苎头团子是我儿时最喜爱吃的美食。

附赋诗词二首
一
七律 · 宜兴绿苎头团子
张元良
植物南星泽羡阳,椭圓佛焰叶茎长。
家前屋后贫坡地,春夏秋冬茂密昌。
绿苎奇葩传秘诀,天然美食保平康。
咸甜巧手精醇馅,翡翠青团满口香。
注释:羡阳,即宜兴县古名为阳羡。

二 南乡子 · 宜兴绿苎头团子
张元良
春雨润流光。芳草萋萋绿苎长。圆叶天青欣釆摘,芬芳。倩女盈盈背竹筐。
游子梦家乡,绿苎头团喜品尝。翡翠玉光腾紫气,清香。益寿延年送健康。

作者简介:张元良,笔名:良智,号:江阳居士。中共党员,江苏宜兴人,现居扬州市。曾在上海部队当兵,江苏油田工作。诗词作品发表在全国微信传媒平台诗群。作品曾多次获奖。2021年获全国优秀诗词作者称号。部分诗词作品已收录《福苑诗集》《诗颂新中国七十周年》《战疫》《红船百年》等国家大型文集。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诗歌会会员。扬州诗词协会会员,虹桥诗社成员,中国诗词家旅游协会会员,中华东方文明传播会会员等。
作者/主播简介:西楼,真名曹元华,安居六朝古都金陵,诗词爱好者。创建了西楼文苑系列网络文化传媒平台,作品在各大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