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梨
文/李树坤
周末,我带了几箱鸭梨回家。娘说:“我家里啥也不缺少,村里的超市里啥也有,把这些梨去给邻居们分分吧!”
娘边说边搬着一箱梨出了门,望着娘的背影,我想起了一段难忘的事。
记得那是1978年一个深秋的傍晚。我们刚刚吃过晚饭,娘就说:“你爹出门快一个月了,今天该回来了,吃完饭你们快到村头去接接吧!”
天刚刚黑下来,大姐就抱着几个月大的小妹妹,领着迫不及待地走向村口。我们姊妹五个人站在路口等了大半天,也不见爹的影子。又过了一会儿,三个妹妹已经困得支持不住了,我和姐姐把她们送回家,回去继续在村口等待。
“叮铃……叮铃……”,远处传来一阵阵熟悉的马车铃声,还有那盏熟悉的马灯也由远而近。
“爹……”我和姐姐飞快地向着马车跑去。
爹也听到了我们的喊声,也在喊我们。
爹把我们抱到车上,不一会儿就回到了家中。
“他爹,这回出去你给孩子买什么来了?”娘说。
“唉,别说了,这一趟算是白跑了,没有挣到多少钱。我从天津那边过来的时候,看到果园里有卖梨的,就顺便买了几斤。路上带的水也不多了,又饥又渴,忍不住跟大伙儿分了几个吃,剩下不多了。”爹边说边从一个破口袋中掏出了3个比鸡蛋大不了多少的梨子。
听到爹的声音,三个妹妹也都相继醒了。
“外面的水果很贵,我没有买多少,你们两个大了,今天就不吃了,这次让给妹妹一人一个吃吧!”爹对我和姐姐两个说。
“那怎么行,他们再大也是孩子呀!这样吧,四个大点儿的孙子分两个梨,每人一半,最小的妹妹自己吃一个。”
其实我看到那个口袋中鼓鼓囊囊的还有几个梨子,我知道那是放起来做供品用的,不过后来还是要分给我们几个姊妹吃。
虽然这次我吃到的梨仅有一半,但我却吃得又香又甜,伴着家人的熟悉的声音,吃完梨的我们都很快进入梦乡。
那一夜,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的家乡成了一个大梨园,满树黄澄澄的梨压弯了树枝,我们姊妹五个都睡在一堆堆的梨子上面,睡得是那样的香,那样的甜……
分梨的事情转眼间已过去40多年,但那个梦仿佛就是在昨天,如今,梦早已成为现实。
我的家乡——阳信县1996年3月被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授予“中国鸭梨之乡”、“中国优质鸭梨基地重点县”等称号。全县现有鸭梨栽培面积10余万亩,总产量稳达20多万吨。经过专家改良,培育出了鸭梨、新梨7号、早酥、丰水、黄冠等56个品种。梨果先后出口中东、欧盟等20多个国家,鸭梨已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绿色银行”。

作者简介:
李树坤,山东阳信人,公务员,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有诗歌、散文、新闻及摄影作品散见于报刊,并有《老家的水井下岗了》、《菜窖记忆》、《我家交通工具的变迁》《哈拉虎》等多篇文学、新闻和摄影作品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