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过年的记忆
李宗益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那年我刚好十八岁当兵来到军营。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渐渐降临,脑海中数次萦绕着家乡过年的场景:杀猪宰羊,蒸馍炸肉,贴春联,添新衣,赶年集。除夕夜,全家人围坐一起守岁、放鞭炮,拜年,看戏,吃喝玩乐。想着远离家乡第一次在陌生的军营过年既新奇又激动,心里也装着许多疑惑,近百人在一起怎么过年?军营还忙年?贴春联放鞭炮?拜年还磕头?给谁磕呢?……
年三十,丝毫看不到军营半点乒乓叭叭,喜气洋洋过年节情景。生活一切照旧,按时起床,按时早操,按时操练枪炮。一日三餐既未过年的水饺,又没多加菜,仍然是馍馍、大米与小米饭。唯独不同的晚七时,连队不再集体收听雷打不动的中央新闻联播,全连近百人集中在两个炮排宿舍兼大教室内,举行了迎春联欢晚会。这是当时我有史以来看到最好的一台戏曲,尽管没有服装道具,更没有像样的乐器,都是兵演兵。可那南北不同的节目和戏曲,南腔北调的乡音,以及官兵同乐,其乐融融场景带来的激动、欢乐和亢奋,在我心中成了不可多得的“春晚”。
熄灯后,我躺在床上毫无一点睡意,脑海一刻也没闲着,一会是今晚联欢会的一幕幕场景,一会是父母和弟弟在脑子里晃来晃去。还有熄灯前班务会上刘班长的话不时晌起:从明天始放假三天,改善生活,自由活动,外出请假,按时归队。那晚不仅我自己睡不着,还有一些人也失眠了。上铺牟西来翻来覆去床铺吱格作响,我猜想,他也与我一样想父母,想家乡。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军营外的山秦、姜家坊两个村庄响起咚、咚、霹雳吧啦的鞭炮声此起彼落,我也迷迷糊糊进入了梦乡。
嘟、嘟、嘟,起床的哨声响起,部队规章制度规定,无论起床、早操、上课等作息时间都以号令为主,节假日除息灯号之后,不再响起其它作息号音。早七时,不知怎么嘹亮的集合号令会响起,老兵说这是过年团拜。值班员带队跑步大操场,团参谋长整队后,身材魁梧的李政委走出队列,声音洪亮的说;同志们,今天是中国传统的春节大年初一,我
代表团党委、团领导、团机关向全团指战员拜年,祝大家新春快乐……讲完打了一个标准的敬礼,连队各自带回,我还纳闷拜年怎么没磕头呢?
按部队惯例,节假日三餐变为两餐,依照连队预定的食谱,这天吃水饺。各班去炊事班领取面和调好的饺子馅,以班为单位自己包自己下。我们炮班加下放锻练的老周九个人,正副班长、两个老兵和我们四个新兵,胖胖的江苏老兵徐得儒和面、擀皮,一人擀供大家包。我们四个来自农村的新兵,做饭的家务活都是母亲和姐妹,什么都不会,只能摆摆水饺打打下手,新兵马普拿起一个面皮试着包起来,徐得儒见包子露出馅,忙说别练了,一煮就破了。大家来自天南地北,包的饺子也形态各异。有展边的,有菱角型的,有百页褶的,也有掬成圆球形的,可谓五花八门,争奇斗艳。
吃罢香喷喷的饺子,大家自由活动。有的在宿舍里甩老K(扑克)下象棋,有的默默看书写信,还有的去俱乐部打乒乓球,篮球场上,连队与机关蓝球队正在上演龙虎斗,激烈交锋,场边的助威声震耳欲聋。整个军营到处热火朝天,欢声笑语,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气氛。战士们自由活动 都局限在连队,在营区其它连队会老乡,须向班排长请小假,走出军营逛县城不仅逐级请假,因是军区战备值班团,外出人员受限,名额极少,很难轮上,还有,规定三个小时归队时间也确实紧张。
在新兵连时我曾去县城照像,那里距营房约十里地.,弯弯曲曲,路面是一层细沙石,路面很窄两辆汽车勉强错过。路上汽车极少,大多是牛车和急匆匆的路人。军营在山顶县城在山下,去时一溜下坡,归时步步“高升”,回去的路上走走停停,气喘吁吁,寒冬腊月,内衣早已湿透。
那时的县城南北一条街不足一里长,马路两旁稀稀拉拉的电线杆上,掛着一盏盏带罩子的灯泡。闭着眼晴也能数出街上的景物,北边靠铁路有一火车站,南端有间房屋墻上写着汽车站,最繁华的地段在街北段,人人照像馆、人民大饭店、全县最大的县百货公司,还有一个供销社,五金商店都是国营商店,穿着鲜亮衣服的女服务员,看都不看我们,也不打招呼,任在店里来回转悠,大概知道这些小兵不会买东西。军营有个军人服务社,牙膏、肥皂生活日用品都能买到,只不过大家来县城转转,看看街上的行人。
初一那天我没外出,打扑克下象棋直到下午三点半到了开饭时间。走进饭堂,让人眼睛一亮,过去一菜一汤变成了满桌都是菜,还有一白一红的两瓶酒,盛酒的绿色刷牙缸也被班值日拿去摆在桌上。落座后满桌的菜香直冲鼻子,我扫了一眼,红烧肉、烧鸡、炸带鱼,芹菜炒肉丝、猪下货、海米冻粉,十菜一汤,热凉菜每份一尖大碗。我想,在家偶遇“红白喜事”也没见这么丰盛的菜,更别说吃啦。
今天聚餐,人人脸上笑得像花一样,随军的冯连长与卫副指导员放弃与家人团聚也前来参加。全连斟酒后,三位连首长举起盛酒牙缸共同庆贺新春到来,只听喧哗声,叮叮当当当的碰杯声响成一片。我没发现臧副连长,杜排长说他到弹药库替战士站岗去了。后来三个连首长端着酒逐桌敬酒,到我们这桌后,站在我身边的冯连长又单独与我碰杯,小声说我,好好干,当时一激动,什么话都说不出,只啊,啊的应着。后来我写信回家,连长为我敬酒碰杯的事,父亲炫耀了半个村子。
初二、初三这两天,我去其它几个连队见了熟悉的几个同乡和同学。从他们话语中,我知道,我们都适应满足军营的生活,大家还相互鼓励,好好干,不给家乡丢人。初二这天,军区文工团下部队慰问演出,我与大家一起步行三里到师部礼堂观看了演出。那歌、那舞,乐器演奏,过去在文化匮乏闭塞的乡村那能看到这么精彩的节目,尤其那些化装的女演员在我眼中,个个长的像仙女,也胡思乱想一阵。
后来,军营过年的的经历化作我的家书,飞向百里之外的故乡,传递到亲人手中,也成了我永久的记忆。

李宗益文学简介
李宗益,字静轩,济南人。现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诗词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麒麟读书会与作家联盟副会长、普利诗书画艺联谊会副会长,偶有作品散见于作家报、散文选刊、济南日报、山东工人报、齐鲁晚报、人民日报等报刊与网络谋体,多件作品获得各级奖项。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