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从事新闻广播事业大半生,阅先进典型与时代楷模无数。老朽今年已八十有四,自以为轻易不再动情。近读刘俊奇先生长篇纪实文学《燃灯人》,竟数度热泪盈眶,不能自已。感动之余,记如下文字,表达心声——
读《燃灯人》感怀
赵希聚
人之所以感动,是因为感人的故事震撼心灵;人对崇拜者的敬仰与敬佩,是因为其丰功伟绩。长篇纪实文学《燃灯人》,如冬日的暖阳沐浴,若一股热流在心间涌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主人公李振华宛如夜幕中的蜡炬照亮无数学子前程,让读者感受师者情怀,沉浸于奉献者永恒的信念与激情。
从十七岁到八十七岁,从繁华的南京到贫穷落后的沂蒙山区,为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你三尺讲台奉献终生,点燃山坡破庙里那只煤油灯,也点亮了孩子们的心灯。你把无涯的大爱化作春风春雨,润物无声;你用毕生的心血与汗水,塑造大山孩子们如锦的人生。“歪脖子树”也能变直,书信中流淌的师生情,“渣滓学校”与“一百单八将”,你“化腐朽为神奇”,似天边的那颗启明星。你与老区人民同甘共苦,以心换心,融情共情。红水河畔情与缘,“十八碗水饺”铭记终生;令人啼笑皆非的“特务嫌疑”,乱云飞渡仍从容。生死离别的高考季,永远的愧疚深藏心中;“打工校长”捡垃圾,你把无涯的大爱化作高山仰止的丰碑,矗立在沂蒙父老乡亲们心中。
我们赞美李振华为学子“燃灯”,更赞赏作家刘俊奇,以二十年时间追踪采访,呕心沥血持之以恒。你走进“燃灯人”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深处,倾心倾情为读者“擎灯”。那些催人泪下的故事,那些真实感人的细节,让读者如临其境,感同身受。沂蒙精神与振华精神,在你的笔下栩栩如生。《燃灯人》讴歌“燃灯人”,你以作家的责任与良心,展示“全国道德模范”之风采,让时代楷模熠熠生辉。时代需要榜样,社会需要正能量。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希望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