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传承钢铁文化 --作家谢吉恒捐书图书馆逸闻轶事
捐书图书馆,是执着追求、奉献一颗爱心、一道靓丽风景、一首远方的诗……聚焦点就是:书香传承钢铁文化。
--作者题

《作家文化交流散记》入藏国家图书馆

谢吉恒入藏国家图书馆九种作品

《新时代风采》入藏国家图书馆
共沐书香,润泽心灵。中国冶金行业知名作家谢吉恒,50载春秋,立足钢铁业,辐射多领域,传承钢铁文化,讲钢铁人故事,书写创作、阅读、捐书的人生篇章。
龙年伊始,元月中旬,从国家图书馆获悉:由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符合入藏标准,代表作《汗水智慧铸丰碑》《难以磨灭的记忆》《走进红松的故乡》《丝路采风随笔》《新时代风采》《燕赵儿女走进人民大会堂》《永远跟党走》《作家文化交流散记》等9部文学作品永驻国家图书馆,并颁发了收藏证书。参加世界读书日活动,捐赠代表作400余册,入藏各级图书馆近百家,裨益馆藏,深荷厚意。世界汉语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周奎成祝贺作品入藏国家图书馆,特吟诗一首:
纯青炉火炼成钢,
汇集捐书国馆藏。
翰墨书香能泽世,
弘扬文化助推浪。
探究成果的“真谛”

首都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
谢吉恒身为《中国冶金报》资深记者+作家。本世纪初,退休返聘,笔耕不辍。他和文友们奔走在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的钢厂车间、工地上,留下采风的身影。创作15部500余万字新闻、文学作品。10余次走进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获各类作品奖项,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并出席颁奖仪式及合影留念。……一幕幕,一桩桩,文友读友为之喝彩点赞!
探究获得丰硕成果缘由真谛:一方面,有贵人相助,高人指点。如步入耄耋之年的中国记协原国内部主任阮观荣、中国散文学会秘书长安军、中国冶金作协秘书长郑洁、河北冶金行业协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大勇等在成书过程中,给予多方关注和具体帮助,启迪灵感,排除困难,砥砺前行。感恩文友侯宪台、李培禄、赵一臣、刘国峰、王继祥、张世才、张忠浩、张文芳等一路参与合作。
回忆被聘任《中国冶金报》河北记者站长流年岁月,肩挑重担,不负众望,20载交出满意答卷。河北是全国第一产钢大省,素有中国钢铁看河北之称。河北南有武安,北有迁安的两个钢铁重镇,成为钢铁业发展的风向标。他和文友们围着燕山、太行山两山转,踏遍燕赵大地的矿山、钢厂等企业,扎根基层调研,发现钢铁人之美,谱写钢铁人故事。幸运的是能抓住深度顿悟题材,“遇良师,得益友,握良机”,创新理念,精心写作。
另一方面,找准作品展示平台。选择《中国冶金报》、期刊杂志、冶金工业出版社三个平台。其一、服务于《中国冶金报》,感恩报社历届领导栽培重用。苦练散文写作硬功,作品见诸于《中国冶金报》副刊及《冶金文苑》等栏目。其二、征文创作的文学作品,刊发于《中华大地之光》《中国时代风采》《中国改革》《当代作家》等期刊。其三、他与冶金工业出版社结为30多年合作伙伴,耳濡目染,深刻领悟到,选对高质量和服务一流的出版社出版作品极其重要。
让阅读成为“信仰”

首都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
他牢记恩师、中国阅读学会副会长韩雪屏先生的教诲“写作可以成为一门学问,阅读更应该如此,一个人可以一辈子不写作,但不会一辈子不阅读。在一定意义讲,阅读比写作更重要。”
他踏足冶金作家人生路,精力都用在阅读和写作上。养成阅读习惯,从两个方面做起。
一是认识阅读的重要性。文友说,谢老师到钢铁企业进行阅读交流时,总以典型阅读细节为例,启发读友养成阅读好习惯,终身受益。如全世界犹太人只占全球的0.2%,但在获诺贝尔奖项中却高达20%,获奖人数高居世界各民族之首。究其原因,犹太人酷爱读书,把读书当着信仰。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数量,最多的民族当属是犹太民族为64本。
他把著名作家王蒙《老子的帮助》作为床头书,细读反复读,明晰天道酬勤、地道酬德、人道酬诚蕴含的人生哲理。阅读是一种虔诚信仰,阅读使人明智、使人顿悟。
二是提升文章的可读性。读友评价谢老师作品,将钢铁元素+文学元素融为一炉,集思想性、文学性、故事性、知识性、互动性、可读性于一体。为提升作品的可读性,他捐书助钢厂、矿山建书屋。公益善举赠书到军营、街道、医院、山村等500余册,传播传承钢铁文化。为适应读者的需求,还到唐山、洛阳、常州、包头、银川、天津等地钢铁企业召开新书出版座谈会,签名赠书联谊会,围绕提高作品可读性要素进行交流,提高钢铁企业文学爱好者赏读素质。
馆藏是最好“归宿”
捐书图书馆,共享书香。有益于丰富图书馆藏,又为读者提供新的知识信息,充实地方文献资源,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他常说:“馆藏是图书最好的‘归宿’”,共享书香是终身不二追求。”新作《作家文化交流散记》去年秋天问世后,深入启动捐书图书馆。
捐书最为浓墨重彩的一幕,当属去年12月中旬,他身为庄河籍作家,应大连市庄河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任王崇邀请,“中国知名冶金作家谢吉恒图书捐赠仪式及文化交流活动在庄河市举行”。他向庄河市图书馆,捐赠本人编撰出版的9种45本精品力作,感谢为他颁发了捐赠图书荣誉证书。
此次活动得到中共庄河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文旅局、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博物馆及《庄河记忆》编辑部、晴籁书院、东方智慧文化传媒部门和社会机构高度重视和广泛支持,40多人参加了文化交流活动。
墨香留存,泽被后世。
捐书《作家文化交流散记》给图书馆成为亮点和看点,捐书过程注重细节操作,选择顺丰快运、跟踪沟通、收藏证书邮寄,全程坚持认真细心跟踪到位。经历三个多月运作,《作家文化交流散记》陆续入藏国家图书馆及首都、上海、天津、重庆、山东、四川、辽宁、浙江、湖北、湖南、河北、河南、内蒙古、宁夏、广西、新疆、山西、陕西、甘肃、江西、贵州、安徽、吉林、福建、黑龙江、青海、南京、广东中山、云南、海南省等30个图书馆,不断传递阅读的温度,传播书香的价值。
《作家文化交流散记》又入藏北大、清华、北京师大、浙大、复旦、中国农大、中国地质、同济、云南、厦门大学等10所高等院校图书馆。还入藏钢铁大省河北省属石家庄、唐山、邯郸、保定、张家口、廊坊、承德、沧州、秦皇岛、邢台、衡水市11家图书馆及外省郑州、大连、太原、大同、包头、丹东、温州、常州、呼和浩特、兰州市等图书馆。目前已收到80家图书馆颁发的收藏证书,……还在继续收集中。
捐书长见识,收藏证书,各具特色,款式、大小、内容等互不相同,个个属精品,文化氛围浓郁,乐趣多多。
天南海北发来的捐赠证书,犹如春色满园,百花盛开,奇葩争芳,蝶飞蜂舞,一派生机盎然……
(文/川石)
编辑:孔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