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不消失的野鸡
文/樱木花道
不知为什么,也许是因为年纪大了,最近两年钓鱼时,总听见野鸡叫。一般看不到,即使能看到,用手机也来不及拍下。本年4月中旬,在故乡大河的一个丁型河杈,因为是春天,听见野鸡的柴叫声,想用手机拍下来,只拍到乌鸦。按照经验主义,野鸡叫的地方,必能钓到鲤鱼。结果不仅偶遇一条大鲤鱼,而且拿上来了,5斤整。只是过路的钓鱼爱好者用抄网取鱼时,鱼钩不见了。很有些希区柯克电影西北偏北的味道。后来,转移了钓点,由于提前写了一首诗,其中有这样一句,即钓鱼的格格,望着天空的鲤鱼云,钓到一条叫旺达的鲤鱼。十月一日,秋高气爽,站在桥上,北方的天空有一朵奇怪的白云向东漂浮,用手机拍到时,已经飘到旁边乡村公路正北了。结果钓到一条7.6两的小鲤鱼。小鲤鱼也是鲤鱼,不是白马非马论。应该是可以吃的。又想到一年前在家乡的铁路边河里钓到一条7.6两的桂花鱼,刚才等车时寻思若将故乡的车站二层比作巴比伦的空中花园,那车站往西的铁路北边钓到花鲫鱼的河不就是巴比伦河吗?有朋友戏说,希望以后再钓到一条厥鱼。那7.6两的小鲤鱼算不算呢?应是桂花飘香的十月钓的,能称作桂花鱼吗?那5斤重鲤鱼,因为是春天中旬钓到的,不能叫桂花鱼,只能叫桃花鱼了。
因为生病,只能去钓鱼,时间长了,就能偶遇意想不到的鱼。家中也不缺鱼吃,甚至有些不耐烦。一到每年的11月份,都是钓到大鲫鱼的季节,冰箱里塞的满满的。去年送给亲友,反应很一般。这一回放到冰箱里,不知能存到过年吗?网上说,南方人冬季喜吃鲫鱼。和以前一样,到了十二月份,一条鱼也没钓到。家中四季都有鱼吃,符合本文题意,即永不消失的野鲫?
虽然故乡开发的很厉害,小城方圆8,9里见不到泥地。可还有机会,春天来时,即使在未完工的建筑废墟空地上,也能看到开着白花的荠菜。街旁卖荠菜的人也越来越多,而且便宜,又大又水灵,让人感到迷惑。大概是因为人们都勤劳了吧?有没有大棚荠菜呢?若是那样,还不如不吃呢。我又考虑,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否改成永不消失的野荠呢?
即使在城市,一到祭祀的时间,第二天清晨就能看到路边有烧过的纸灰。对亲人的尊重是人之常情。即使是水泥森林的城市,也能听见小鸟悦耳的鸣叫,特别是冬天开始下雨降温前,小区中的小鸟叫的更加婉转动听,有时不知谁家的小公鸡也跟着鸣叫,有些13悖论的味道。在故乡的小镇,不知为什么听不到,即使听到,也觉得十分不好。都2023年了,回故乡时,常见街道旁排列者十几或几十个高级花圈,有的有哀乐,有的没有。清明左右,钓鱼时间河对岸男女在坟前匆匆烧把纸。终于明白,是野祭。不像某些地方,将祖宗名人的牌位供在祠堂里。所以,我思索一下,这篇短文的题目能否叫做永不消失的野祭呢?

作者简介:
王勇,江苏省运河高等师范学校副教授,大学时曾是苏州大学足球队队员,业余爱好写诗,钓鱼。
第八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八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入围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到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