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春序曲(组诗六首)
文/丁晓光
年夜饭
年夜饭
在国人心中
那永恒的存在
怎能比拟
难以忘却
小村年夜饭
情景油然升起
有些模糊
有些隐约
那情那爱
却是无法替代
早在腊八时期
翻涌的年味
早早在心头涌起
小麦磨粉做馒头
糯米研磨制蒸糕
烩鱼食材用青鱼
鲜肉剁馅炸肉圆
最爱就是那香肠
祖传秘方相代传
五花肉里有玄机
几分白酒几分盐
多一分少一分
决定乡愁的浓与淡
日头灿烂时
摆放屋前横梁
风化的神奇
在点点滴滴的透明
入口即化的鲜
早已打败挑剔的味蕾
成就一季璀璨的希冀
当年的我
童年无羁
早就撑起的肚皮
却不知亲情的可贵
如今的回眸
带着万般的珍惜
依旧菜肴的记忆
总有些不同的希冀
留住永久的乡愁
才是值得尊重的唯一
当年的年夜饭
在脑海里
游走乡情的亲近
弥漫香味的依稀
人们走进
又一个春季
盼望着
璀璨的生机
红灯笼
从南海边陲
到北疆之地
总有着一个身影
柔和的红色光
滋润着人们的心
椰风阵阵中
你露出微笑
仿若慈祥母亲
为了岁月团圆
身心不知疲倦
皑皑白雪间
厚棉絮压实屋顶
你的华丽现身
孤寂落寞的眼眸
有了新的缱绻
喜庆日
你是不折不扣的主宰
佳节时
你是寄托期望的存在
有了你
哪里都有不一样情怀
你将和神州大地
拥抱无限美好的未来
让你我珍惜现在
共同迎接璀璨的将来
你
红灯笼
无时不在
早已藏入心怀
永远不会离开
春联,在辞旧迎新之际闪亮
春联的记忆
在草屋灰暗外跳跃
潜入心怀一辈子
两张红纸一横批
寄托的希冀
年年久久
铁划银勾闪亮日子
笔画的寓意
出神入化里
接受新年的洗礼
感怀难忘的旧日
春联的喜
红火的意
岁月的清晰
爸爸的毛笔
笔走龙蛇里
闪耀着国粹的温馨
红红春联有了神奇
除却旧岁的点滴
开放新年的领地
让春联无限感恩的红
在稳妥向前中行进
未来可期 充满希望
于画笔书写出
新的梦想 心的期盼
剪窗花
年关将近雪花飘
迎风飞洒舞蹁跹
腊梅吐香屋内暖
奶奶炕上剪窗花
一张红纸捏在手
一把剪刀灵活走
飞禽跑兽有了神
花卉水果添了魂
青山绿水皆入画
男女老幼庆丰年
红红窗花惹人眼
娃娃看见笑开颜
缠着奶奶非要学
老人欢喜心欣慰
国粹有了传承人
一老一少齐动手
剪出红梅迎龙年
雪花飘地化冰水
窗花一贴喜庆添
雪花窗花齐现身
共同祝福祥和年
年味,在记忆咀嚼中翻涌
一轮月
勾起几许乡愁
游子心中
有了泪洒的冲动
年味渐浓
记忆翻涌
恨不能
与你相拥
故乡年时的月
银辉铺满大地
透明如洗的天空
能让四周懵懂
步入依稀不平泥路
心儿居然无限轻松
月洒无羁
心却旖旎
眼前草屋的朦胧
爷爷奶奶身影佝偻
为了一家人
无忧无虑的生活
老人仿佛用尽了全部
月光下的草屋
就是他存在的全部
记忆的深处
有泪涌出
年的欢度
却有着
不一样的付出
年夜饭
在记忆里模糊
哪像现在的无所不有
再艰难的时日
当记住祖宗
才是对未来的敬重
年味里的记忆
春联的喜庆
在手的挥舞里成就
馒头蒸糕
烩鱼香肠
体现出应有的幸福
走亲访友
依稀的印象
有些模糊
带不走
乡愁的浓浓
年味
在记忆里游走
咀嚼的却是
另一种无法忘怀
她留驻心底
她永不离开
年的感悟
跨越千年的存在
不愿一瞬的欢快
哪想记忆深处
那爱早早拥入心怀
旧岁不得已离开
新年就急匆匆赶来
青丝随风变白
皱纹弥漫开来
浓浓年味 今昔何在
过年的情怀
深入骨髓 无时不在
只是怎样的欢快
离不开良好的心态
积累平常的愉快
书写出不凡精彩
用随和心对待
任何年都值得期待
平淡的足迹就会有
不一样的风采
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过年是一种情怀
传统和现代
一样的斑斓五彩
不同人
有不同的释怀
不必寻觅刻意未来
只愿珍惜每日如
过年般幸福的现在
作者简介:
丁晓光,原籍江苏南通,在上海生活近50年,如今系上海银行外包保安。作者平时喜爱文字,常有习作在《惠南报》《周浦文学》《浦东安全生产》等报纸发表,也曾在《新民晚报》《组织人事报》《上海大众卫生》《浦东时报》《松江报》《鹤翔航头》《新场报》等报纸上有所斩获,在《辽宁文学》、《听最美声音》、《大连文学》、《大东北文学》、《乡土文学公众平台》等微刊上也有诗歌散文小说发表,并在不少征文比赛中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