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职典礼
文/剑冰
2005年12月5日,在我的人生历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
当位于北半球的中国即将进入严寒之际,地处南疆的澳大利亚,则刚刚开始初夏。而向以气候多变著称的维多利亚州,此时也已是阳光普照﹔大地上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
傍晚六点多钟,我驾驶着自己心爱的那辆二手宝马车,去酒店接了我父母,开始向戴瑞滨市艺术娱乐中心驰去。
手机响了。电话那头传来的是本地中文电台3CW的主持播音员﹕ “喂,是蒋市长吗﹖…”
“哎,别别别,先别急着叫﹔”我看了看时间,“离就职典礼还有一个多小时呢。”
“啊,那就还先叫您蒋议员吧” 电台主持笑了﹔“现在能采访您吗﹖”
“采访﹖”我犹豫了一下﹔“现在我正和我父母赶往就职典礼的地点呢;怕來不及。”
“哦,您父母也专程从海外赶来了﹖真好。那能告诉我您现在的心情如何吗﹖”
“嗯,心情么,可以说是既紧张又兴奋吧。总之是任重而道远。”
我们简单地谈了几句,就挂了电话。我又驱车向中心疾驰。
晚上7时许,我们来到了戴瑞滨艺术娱乐中心。现代化的中心已经被布置得庄严大方。不一会儿,客人们陆续到了。有当地的政要,有社会贤达,更有不少对我一贯支持的朋友和群众。我太太到得较晚,因为要回家接孩子。加上今天是个重要日子,即将成为市长夫人的她,自然要好好打扮一番吧。就连我那两个只有十多岁的儿子,也都穿戴整齐,严然一幅小大人的模样。
7时半。市长就职典礼正式开始。我们九位市议员在前台陆续就座。严格来说,这应该是市长选举及就职仪式。按本市规矩,市议员虽然是每四年选举一次,但市长却是每年一选,且一般不连任。尽管我事先通过努力,已经取得了所有议员的支持,但毕竟正式选举是在今晚,所谓眼见为实么。但当我见到另外所有八位议员将手高高举起,一致推举我为市长之时,我松了一口气。心中那块紧悬着的大石头落了地。我,正式当选为戴瑞滨市市长了﹗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前任市长将象征市长职责的市长袍披在我身上。政府首席行政长官宣布,现在请新任市长讲话﹗我缓缓起身,来到讲台。在用英语阐述完我在今后一年的施政纲领以后,我向台下的听众们说﹕现在,请允许我以中英语即席演讲几句。台下顿时一片寂静。我先用中文(随后又用英语翻译了一下) 缓缓地﹑庄严地告诉大家﹕十年前,也是在这个场所,我宣誓入籍,成为了澳洲公民﹔十年后,我有幸能够再次在此宣誓,成为本市市长。这,固然是我个人的荣幸,但这更是我们华人的骄傲,是我们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的硕果!……
掌声,淹没了我的话语。我放眼远望,滚滚的思绪,将我带回了过去,带进了那充满着辛酸苦辣的记忆之中﹕……
1959年,我出生在中国上海。那时的中国,刚刚度过了‘三年自然灾害’ 。百姓的日子普遍不好过。我两岁那年,父亲南下香港。原本是想靠那儿的亲戚帮忙,找份好工作后立即将我母亲和我接去。没想到在那兒立足不易,国内不久又开始了十年动乱 。我父亲不敢回来,我妈妈和我又出不去。就这样,我父亲和我们整整分离了十六年﹗在那十六年里,我母亲和我相依为命,期盼着早日能与我父亲全家团圆﹗ 有多少个夜晚,我依偎着母亲﹑憧憬着未来﹑编织着和父亲团圆后的幸福生活。有多少白天,我们和当时尚且健在的外祖父母一起,从我父亲的封封来信中寻求慰藉。我的青少年时期,就是在那样的艰苦环境中度过的。而那个中苦楚﹑除了我们当事人之外又有谁知﹖
四人帮打倒后,祖国有了希望,我们也看到了曙光。我父亲辗转打听到﹕由于日本是西方最早与中国恢复正常邦交的国家之一,所以申请去日本探亲甚至要比去当时仍属英国殖民地的香港更容易一些。为此,我爸爸专程去了日本,并立即在那儿帮我妈妈和我办理探亲手续。就这样,我们全家终于在1977年底团聚了﹗我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在东京的国际机场(当时仍是羽田机场) ,我们一家三口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没有眼泪,没有哭泣。十多年的等待,十多年的委屈,尽在不言之中。
在日本,我与父母一起生活了两年。由于当时国内教育制度很不完善,仅有中学四年而不分初中高中。我出国时属于中四学生,尚未毕业。因此,来到日本后就进了相当于高二的年级。为了让我接受良好的教育,我父母省吃俭用,送我进了东京一所英语学校。
中学毕业后,我父母开始为我进一步深造而再次操心。因我妈妈在国内是口腔科医生,所以我也从小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然在当时,我若在日本学医就必须进入日本大学。可我是在美国人办的英语中学毕业的。要进日本大学不但日文程度不够,就是学费也很难交得起。于是乎,我们考虑报考美国学校。熟悉美国学校制度的人都知道,在美国学医要先完成普通大学的学历,然后才能考医学院。而我由于已经在美国认可的中学毕业,所以顺利地考取了好几所美国大学。就等着获得签证去美国了。
问题偏偏就出在这里。由于我当时仍持中国护照,美国大使馆竟然以我‘有移民倾向’ 为由,毫不讲理地拒绝了我的签证申请。在我据理力争,并表示我父母都在日本,作为一个华人我会回到父母身边时,那可笑的美国官员竟然说﹕‘如果你在日本有房产,我就会相信你毕业后能回来’ 。天呀﹗一个中学毕业生连留学的费用都需要靠父母辛苦工作积攒,怎么可能拥有房产﹖
就在我感到走投无路之际,我父母的一位澳洲朋友给我们出了一个好主意。他建议我来澳洲学习。因为澳洲是个讲英语国家;而澳洲医学之先进发达也是举世闻名的。
1980年底,我来到澳大利亚。先在悉尼通过了英语考试,然后开始报考医学院。真所谓好事多磨。因为澳洲大多数医学院当时不直接录取海外学生进入医学院,除非你在此地中学毕业并且名列前茅,所以我的医学院申请逐一遭到拒绝。最后,我总算打听到在南澳阿得雷德市的福林德斯大学接受成人学生,亦即你可以先念完普通大学再进那儿的医学院。于是我先考入了福林德斯大学的生物系,在那儿以优秀成绩获得学士学位及荣誉学位以后,总算进入了该校的医学院。1989年底,我从医学院毕业,正式成为一名医生。
在学业取得成功的同时,我还获得了爱情上的丰收。在那儿,我遇到了一位来自北京的博士生。我们在我毕业那年结婚,随后又有了两个儿子。
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一切似乎应该都很美满。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我毕业以后因为没有身份,所以只能满澳洲跑,哪儿有工作机会就去那儿。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先后去了堪培拉﹑霍巴特,最后来到墨尔本,在一个西人医生的担保下获得了永久居留,并在他的诊所工作了好几年,最终成为他的合伙人。后来他自己退休,将诊所卖给了我和另外一位医生。
有人或许会问﹕你医生做得好好的,怎么会想起踏入政坛呢﹖说实话,直至我医学院毕业,都从未想到过有朝一日会当议员,更别说当市长了。可命运偏偏就是把我推入了政界。我刚开始当医生时,见到很多国内来的病人因语言问题而有寸步难行之感,于是决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为此,我开始投入了社会活动,帮助建立扩大华人社团。久而久之,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人们于是鼓励我﹕既然热心于社会公益活动,为什么不竞选议员呢﹖2002年,我竞选戴瑞滨市议员首战告捷,成为该市有史以来首位华人议员。如今,我又成了本市第一位华人市长。抚今忆昔,怎不令我思潮起伏﹑感慨万千﹗
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把我从追忆中拉了回来。我再次向大家致意,表示由衷的感谢。
就职典礼结束了。但激动的人们仍然久久不愿离去。我们握手﹑我们照相。大家谈过去﹑谈未来。我们谈了很久﹑很久。

作者简介:
蒋天麟,出生于中国。青年时期来澳洲学习并成为医生。现自开诊所数家。曾任澳洲戴瑞滨市议员及市长。应为世界第一位新中国大陆背景的海外华人市长。先后担任多个社团主席/会长。曾被聘为中国侨联海外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