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照寺 '大乘'还是小乘
文/梧闽
传统文化儒释道之'灵光、佛光、清光'究竟是啥'光'呢?这就是般若的灵闪,菩提的智慧,这种'光'的灵闪,世间人本來具足,这是禅宗'以人为本'的特点。但有些人自己不相信,觉得在开玩笑,人人都有佛性吗?有些动物转世的人冥顽颟頇,闽南俗話說:'牛牵到了北京还是牛'。但是历代禅宗祖师却坚决坚持这一观点,正因为人'本来具足'佛性,才有顿悟成佛的可能…妥妥想与廖桂龙大师一样,想学禅宗,对这一点非肯定不可。那么,世间为什麼仍有太多的人并沒有顿悟成佛呢?佛教禅宗认为'只缘心迷',总是被客尘蒙蔽,虽然自己是一块金子,却深埋于地下十八层中,可能需要多生累劫,方能出土拨云见日呀!
所以佛教的另一個大宗净土宗,一心一意颂念'南无阿弥陀佛',希望努力剥去覆盖在自己灵识外面的一层又一层的尘客污圬…终於有一天,让未來佛阿弥陀佛来接引自己这块金子发光发亮…嘿嘿!而禅宗则不同,更适合于有'上上智'的人,比如在本群滞留多日的名士学者少木森先生,早已印证了自己的禅意!
佛教传到了现在,除了中国、日本、朝鲜、韩国等区域大乘佛教区外,还有西藏、青海、蒙古等区域的密宗,东南亚各国的小乘佛教;我对密宗了解不多,只感覺他們对今生今世'不埋怨、不计较、不栈恋'这就很好,追求更美好的轮迴来世也是一种梦想。而南太武山下的普照寺,有一个故事,民国龙海港尾卓崎的俗名王美逑和尚,作为大乘和尚乘一艘大船去南洋谋生,成了小乘佛教的活佛,带回南洋信士的几十亿财富,返回唐山修庙建寺弘法…普照寺是一个佛教大小乘融合交流的奇葩…究竟是谁的灵闪在左右一切,至今仍然是一个谜呀!无可非议的一点,大乘禅宗坚定一个'人人具足'佛性的理念,而传入南洋东南亚的小乘佛教却不认可,甚至坚决反对'人人都有佛性',而是有点相信大焚天魔王对佛祖的那句箴话:'我会变成了你,然后毁灭了你',到了未法时代,有一大批魔鬼化身成了假和尚、假尼姑或假居士(如执政党里假党员),混入佛教区道场,以假乱真、为非作歹,让佛失去了灵闪的光辉…成住坏空一切的一切,都是在'高大上'转腚的假鸡屁股眼上',刀郎的《罗刹海市》也唱出了心声呗!
在刀郎看来,'那鸟不认为自己是一只鸡,而马戶也不认为自己是蠢驴',这是现在的悲傷,迷者误以为自己是'客座教授',而智者却遁回月港成了'老顽童',灵闪的般若,不知道啥時候能灵闪光辉照耀、大白于天下呀!
有人会问,既然大家都有佛性,为什麼会迷而不觉呢?我觉得有迷没有关系,有迷才能悟,不幸的是迷途上的人总是认为自己觉悟了;而觉悟的人却留有一手,不愿意把缘觉作为服务众生的使命。科学的尽头不是玄学也不是神学而是佛学,爱因斯坦说过:'所有宗教,佛教是最接近科学的文化。'也可以这么说,科学发展不断应证佛学的正确性。科学之所以不同于佛法,就是没有把处于认识现象中的'我',作为重要标的物参与到研究中一一任何科学研究都离不开人的因素,而这一点正是'以人为本'的禅宗鹄羹!
附: 有关'密宗'的阐述密宗之所以“密”,不仅仅是因为修法秘密赖以师徒口耳相传为传承方式,而更主要是由于层次和知见上,更为直接,更为一针见血佛经上说:一个人修显教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 (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才能成佛,而修密宗则可以“即身成佛”。佛说:“一切诸佛以持真言而得成就。”持真言者,密法修持者也,金刚手普萨的化身诺那活佛对密法的殊胜有这样的解释:“密宗能够即生证佛之理,譬如宗能够即生证佛之理,譬如一个极坚固塞口之玻璃瓶,佛为瓶外空气,众生是瓶内空气,佛之所以为佛,众生之所以为众生,只因为一层极坚且厚之心垢玻璃为之隔绝也。密宗行人以大菩提心为因,并得金刚上师心传密法,以我之三密,与佛之三密感应道交,恰如用大锤将坚固的心垢“玻璃”击得粉碎,立使瓶内空气与瓶外空气融合交通,故得即生成佛。

郑亚水,笔名梧闽,出生于漳州东郊梧桥村,毕业于漳州农机校和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中国文化出版社)副主编。
作品《<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2021年8月,作品《说好的父亲》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2月,作品《说好的父亲》入编《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并被评为“特等奖”;2022年4月,《过故人庄还有多少龙江颂》荣获第九届相约北京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7月,《紫云岩 无住与不迁》荣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赛“二等奖”;《禅意 太武凡木》荣获全国第八届新年新作征文“一等奖”;2022年11月,《空中并不是“无色”》荣获第二届“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 金奖;2023年3月,《走在后港古街》荣获第十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 一等奖;《梦一回太武夫人》荣获第二届中国最美散文诗歌大奖赛一等奖;《一字圣手江山常在掌中看》入选《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读讲解教材。2023年被中国散文网聘任为“中国散文网高级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