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花开
作者 陈允传
梦想是暗夜里的北斗,是大海中的灯塔;梦想是天际那道绚丽的彩虹,是高空那抹斑斓的云霞;梦想是花草对春天热切的期冀,是骏马对草原浓烈的渴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袁爱华也同我们所有人一样,有着美好的梦想,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她于近日推出的新作《黎明前的曙光》一书,就是她梦想的又一束靓丽的花朵。这部书汇总了她在追梦途中的切身感悟和对人生的认真思考,真实地记录了近年来她工作、生活的经历,是其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读来感人肺腑。
《黎明前的曙光》是袁爱华的第二本专著,在此之前,她出版了《中原名人访谈录》一书。可以说,这两本书凝聚了她的大量心血,是她追梦之旅的生动印证。袁爱华自幼酷爱文学,上学期间每篇作文都作为范文被班主任老师当众阅读,从事媒体采编工作18个年头,先后发表作品数百篇,以撰写人物访谈、散文、诗歌、随笔、杂文见长。
作为一位女同志,能在短短数年内接连推出两本专著,确属不易,她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可想而知。
电影《所有的梦想都能开花》,讲述了5个不同年龄的女性在喧嚣浮华的城市中奋斗的故事。袁爱华追梦的故事,同这部电影里的主人公一样曲折、艰难。身为媒体人,她白天要采访、写作,做好本职工作,干好分内之事。诚如她自己说过的那样:“多少次披星戴月行走在采访的途中,多少次饥肠辘辘加班加点赶稿子,多少次顶着工作压力前行。”可以说这就是她最基本的生活状态。只有在夜深人静后,她才能有时间静静地坐在电脑前,靠拼毅力和体力,启动十指,在屏幕上敲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思索甚至忧愁和烦恼,其追梦的痴迷、执著,着实令人敬佩。
《黎明前的曙光》这部书一共收录了作者近期撰写的七十多篇文章,虽然并非篇篇精品,但不少篇章耐人品味;虽然卷迭不够厚重,却让人感到它的分量。里面既有精心雕琢的“美味大餐”,令人心生感动,受到启迪;又有随手拈来的“精致什锦”,透着细腻之美、灵动之韵。不仅如此,其动人之处还在于作品中所蕴含的意境美、哲思美、内涵美和逻辑美。一位文学大家曾经说过,没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就像一具没有灵魂的骨架。这说明,一篇好的作品仅有精美的构架、曼妙的语言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要有美妙的意境和灵动的哲思。而袁爱华的作品恰恰长于此。她用一支会思考的笔,以意境为经,用逻辑作纬,用哲思来润色,将作品构织得严谨缜密、流畅自然,因而彰显出思想的深厚和内涵的丰富,且具有不可抑制的张力。
有梦想,就会有希望——这是袁爱华的人生格言。她深深知道,梦想是美丽的,追梦需要付出,需要奋斗。而拥有了梦想,就拥有了成功的一半。梦想是前进的动力,山因为有了梦想,才拥有了生机;水因有了梦想,才拥有了活力;人因为有了梦想,才能够不懈进取。
袁爱华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自幼响应国家号召全家随父落户河南郑州,一路走来实属不易,在向上的泣血前行中,在追梦的奋力攀爬中,有过迷茫、有过失落,有过眼泪、有过欢笑,收获过成功的快乐,也收获过失利的痛苦。但无论是成功还是失利,她都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梦想,把这作为继续攀爬的阶梯,依然风雨兼程、大步前行;而这每一次的努力,都使她离心中的梦想更近了一步。她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她看过《士兵突击》,她唱过张雨生的《我的未来不是梦》,她曾经无数次在心中默默地告诉自己:只要不抛弃,不放弃,梦想就一定会绽放出灿烂的花朵!
就是在这样的信念引领下,她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她把每一次梦想的攀登当成一种人生的历练,把曾经的人生经历当作一种难得的财富。因为她深知,冬天来了,春天就不会远了;夜幕降临后,黎明的曙光就在前面。
常言道:“文如其人”。通读《黎明前的曙光》一书,你会发现,袁爱华的所思所想所感,表露出来的是一个真实的自我,她是在用真情诠释自我。从中你会看到,她的勤奋好学,执着进取;她的豁达乐观,朴实善良;她的正义豪爽,泼辣果敢;她的热情大方,纯朴自然;她的坦诚耿直,不加修饰;她的重情重义,敢爱敢恨……
她很普通,但她却不媚俗;她是个小女子,但她却很刚强,从不愿像根藤一样缠绕着大树生存。这些品格,或许是每一个追梦人都不可或缺的。
有人说,梦想是一把钥匙,用心把握,便可开启成功的大门;梦想是一盏明灯,用心点燃,便可照亮成功的大道。袁爱华就是这种成功的范本。笔者祝愿并坚信,在未来的追梦途中,袁爱华必然会收获更加绚丽的梦想之花!

作者系前卫报原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