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枣树
(中篇小说连载)
作者:季志林
七
(续上)
进化给水所的设计任务自然落在了黄琳肩上。
一大早,她便和小杨小李扛着测量仪器坐上了前往场区的火车。三个小时后,列车到达进化车站。他们一下车就开始了紧张的测量工作,今天的任务是完成对进化给水所的现场测量。
进化车站地形不复杂,对于已经熟悉现场测量工作的黄琳等人来说,这点儿工作量很快就完成。但是她从思想上仍然很重视,戴秉汉给她讲过列车试运行后出现的问题,她深知这个中间站给水所的作用,从设计到施工,绝对不能再出现任何闪失。
她认真的核讨了所有的测量数据,确认无误后方收拾仪器宣布今天的测量工作已完成。
午饭后,他们在车站值班室休息了一会儿,然后准备去黑河采水样,吃一堑长一智,有了石泉子给水所的教训,黄琳这次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对黑河的水质进行化验。
从车站下来,小杨说:“你们在这里稍等一会儿,我去施工连队借把洋镐。”但他回来时还拿了一根竹竿,上边绑着一副小魚网。黄琳不解的问:“小杨,你拿这个魚网干啥呀?”
“当然是捞魚啦。”
“这么冷的天,河里面会有魚鸣?”
“有啊!河湾回水处就是魚儿藏身的地方, 咱们把冰凿开一个窟窿,魚就会游到洞口吸氧,站在洞口只管捞。”
“你还真有办法。”
“我的家乡有一条小河,小时候我经常和小伙伴们在河里抓鱼。”
“好!我就看着你怎么抓魚,我最喜欢喝魚汤了。”
“其实我来之前就打算要抓魚,反正咱们要到黑河采水样,正好,搂草打兔子,顺便抓几条鱼回去改善一下生活。这些日子咱们就没吃过一顿饱饭,整天饿得前心贴后背的,我们还好说,你一个女同志也跟大伙儿一样忍饥受饿真不容易,所以我想啊,既然到黑河一趟,说什么也要抓几条鱼,给你补补身子。”
小杨是安徽人,很机灵也很勤快,他比黄琳小两岁,但却比她早入伍三年,显得处事很老练。听他刚才那一番话,黄琳心里十分感动,自打和小分队的同志们一起工作,她就觉得大伙儿都很关心自己,处处护着她生怕她太累太辛苦,让她真正感受到了革命大家庭的温暖。
进化车站距黑河大约三公里多,他们边走边聊很快到了河边,黄琳第一次来到黑河,眼前的河面很宽,己经结了厚厚的一层冰,远处可以看见对岸的村落,也许是潮湿的缘故吧,黄琳觉得这里比祁连山下要冷得多,幸亏她来之前把毛衣棉衣全穿上了。
这时候小杨先轻轻走上冰面,他似乎对冰上作业很有经验,一边走一边用洋镐在冰上捣,这是在试探冰层的厚度,当他感觉没有问题时才喊小李过去,却让黄琳继续站在岸边。过了一会儿,他和小李轮换着在冰面挖开了一个大洞,小杨仔细看了一下冰茬,确认冰层很厚才喊了一声:“黄技术员,你可以过来了,小心冰滑!”
黄琳小心翼翼的走过去,他们先取了水样,然后退了几步等待魚到洞边吸氧。黄琳性子急,不停的问小杨:“看见魚没有?”小杨轻声说:“别出声!一说话就把鱼吓跑了。”黃琳立马吓得大气也不敢出,静静的在一旁等。过了一小会儿,只见小杨慢慢的向前走了几步,然后轻轻伸出魚网,突然用力向上一挑,居然捞上来两条鲤魚。小李赶忙拿出网兜准备装魚,冷不防有一条魚蹦了出来,在冰面上活蹦乱跳,黄琳想过去帮小李一把,但魚跳的太欢她就是抓不住,差一点还摔倒在冰面上。虽然没有抓着魚,但她觉得挺有趣,挺开心,她已经有好些日子没有这么开心过了。
就这样,小杨一条一条的捞,黄琳和小李欢天喜地的拣,大约一个多时辰的工夫,他们就捞了满满一网兜。
看着天色不早,小杨收了魚网,说咱们该回去了。这时,西边的太阳如同一个红色的大圆盘正徐徐坠落,满天的晚霞像一幅幅镶着金边的云锦飘舞着,黑河在大漠中向东北方向蜿蜒流去,阳光折射下的冰面闪闪发光,越看越像是缠在大漠中的一条玉带。黃琳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这本来就是诗人路过居延城时有感而作,如今自己身临其境,才觉得原来大漠还有如此美妙的景色!
既完成了任务,还顺便捞了一网兜魚,可谓收获满满,小杨和小李自然心花怒放喜不自禁。小杨边走边唱起黄梅戏《打猪草》中的一段小调来:
“郎对花姐对花,
一对对到田顷下。
丢下一粒子,发了一颗芽,
红杆子绿叶开的是白花。
结的是黑子,
磨的是白粉,
做的是黑耙耙。
此花叫做呀得儿呀的喂
呀得儿喂
呀得儿喂
呀得儿喂的喂的喂上喂,
叫做荞麦花……”
作者简介:季志林,陕西省咸阳市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
北京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研究员;
北京润墨斋书画院高级院士;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陕西省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大漠生命线》,
其军旅小说,诗歌,散文,书法作品多次获奖。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