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是光与影的诗
文/马睿敏
摄影是一门专业的技术,也是一门倾诉和表达自我的艺术。它利用快门记叙发生的事实,把一瞬间框住,定格在镜头里。同时,也能通过光与影的结合,色彩的交融,明暗的冲突,在极端的矛盾冲突中碰撞,又达到一个趋近于平衡的妥协。它和文字与绘画一样,具有无限的创造力与生命力,张扬又喧嚣,静谧又深沉。它是人与社会共存,所反应的社会性本身。
总有人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好的摄影是不需要教学的,它是与良时佳景不期而遇,撞入满怀的当下定格。我认为后半句是极其有理的,但摄影的教学并不是格式化的,不需要的。相反,教师传授摄影技能是向我们展示专业领域的一些技术参考,让我们更能在自我发挥中借鉴和淋漓尽致的表达自己。无论是伦布朗光布法,蝴蝶光布法,还是静物轮廓的呈现,本质上是为了冲照片中呈现模特或世间万物在摄影师心中灵感的具象化。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光景事物下,每个摄影师的表达方式也是不同的。这是一种极致的多元化美学,我也认为每一位摄影师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家。
马克吕布说,拍摄照片的每百分之一秒都在强烈的感受生活。相机是成像的机器,它把生活无限延长分割,数以百分之秒计。
时光如隙,翻看备忘录时,发现自己曾在一节室内影课将结时记录道:“室内渐渐暗下了,最后一节课也接近尾声,远眺穹宇,日昃已斜。摄影课中人为的布景是为了营造更美的景色,殊不知,大自然方是鬼斧神工且不可逾越,又极其慷慨的一位匠人。教室的窗棂透过秋阳旖旎,叶澄枫丹,云霭映照流晖,彩霞潋滟。皆‘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东坡先生诚不欺我。”出自己手的记叙文字配上彼时的景致照片,当下竟仿佛梦回那日,夕阳依旧轻抚着我。摄影承载着倒转的时间,和过去的情念所感。
我曾喜欢过一位摄影博主,他的拍摄模式是随机选取一位幸运的女生进行拍摄,让每一位女生都找到属于自己的美。他说:“各花各有各花香。”摄影课上,在我推辞进入镜头所摄范围时,老师也曾说“你们这个年龄的女生,怎么样都是美的。”我很庆幸当时能够得到老师的鼓励,勇于站到灯具中央。以至于到结课之后,有同学问我能不能将给我拍摄的照片用于提交期末作业。我那点贯穿了我整个青春期成长的自卑感和焦虑慢慢的淡却了些许。我所不知道的是,那再次被询问所挖掘出来的,第一次直视镜头的喜悦与期待,竟然能持续影响我至今。那深藏在每个女生心中的小小的光簇绽开,让这样渺小的我,也说出能春夏那句“我也想这世界上有一道光,是为我打的。”
我们有一门专业课的课程被命名为“新闻摄影”,但摄影是多元一体的,它并不囿于前置性定语本身,它应该是一种终生的艺术。
海德格尔告诉我们,人是时间性的生物,我们都在向死而生中一去不返。摄影本身是对抗时间的一种创作,而视频创作,其实是静态图片的动态化延续。我们试图在摄影中控制时间,将荒诞又盛大的一切存在与不存在间无法定型的每一刻都付诸显现,并让其成像于照片。在时间轴的某种意义上说,我的摄影课的定格结课于我敲下这篇心得的最后一个字时。但在恒定的,我的主观意识里。我的摄影课被分割成每一帧我定格的相片,它存在并影响着我日后的每一张照片,所以它是永恒的。时间有尽时,但摄影本身永存。

作者简介:
马睿敏,如你所见,一介俗人。
第八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大赛宗旨:
发掘潜力作家,鼓励文学创作,传播优秀作品。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八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入围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到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