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故风相约,诉衷肠
文/曾淑奕
一
傍晚,仍带着些许热意的风拂过他有些苍老的面容,一辆小电动车在略微崎岖的小道上骑行着,车后载着他刚上大学的女儿。
夏日的风有些浮躁,晚霞穿过树枝,斑驳的光影印在他的侧脸,给他的脸上了色,有如一幅动态的油画,每一画都有着造物者的手笔,带着时间的烙印。女儿坐在父亲身后,看着父亲泛白的鬓角,黝黑的皮肤,略微干枯的头发,不自觉愣了神。
视野逐渐开阔,有些荒芜的田野映入眼帘,橘黄的晚霞将这光撒向大地,她的孩子。霞光与田野相接,看不到尽头。他对后座的女儿描述着这曾经的光景,金灿灿的油菜花海洋随风舞动,绿油油的茶叶带着清晨的露珠冒出新枝,说着说着,眼中流转着不一样的波纹,似一坛老酒,经历岁月的沉淀,醇厚绵柔又带着时间的厚重感,这片土地宛如他的母亲,是生养他的地方,如今却只剩荒芜和褪去皮肤的骨肉。
回到家乡,他再也没有了急于见父母的喜上眉梢的机会,更多的是睹物思人的心痛。父母的身影一次又一次的留恋于他的梦中,成为隐藏在心底最深处的情和伤。
二
他出生在普通的农村家庭,兄弟姐妹很多,他是最小的一个,岁月荏苒,白驹过隙,再次来到这熟悉的故土,吹着故乡的风,一下子将他的记忆拉扯回少年时代,是那个枕着长满青草的大地,吹着河面清爽的微风,看着河对面堤岸被泛白天色笼罩的小镇,听着小牛在河畔吃草的哞哞声长大的小孩。
清晨放完牛后,赤着脚便开始了上学的路程,路途遥远,山路难走,几个小孩的欢笑声被风传播了一路,简陋的教室,却是新的开始。
他有些淘气和叛逆的性子让他偏离了读书的道路,他依旧是那个放牧的小孩,守着牛群,看遍朝阳与晚霞,跟着父亲下田种水稻,即使被水蛭蚂蟥叮咬也依然倔强的小孩。他的生活围绕着年岁渐长,哥哥们已经外出工作了,少年也有着远方的理想和热血,提起行囊,紧攒着二十几块钱,踏上了去往沿海城市的火车,轰隆隆的火车向前,对前途的憧憬和期待冲散了他心里的不舍。
来到这个大城市,他迫不及待的找了份工作开始新的路途,然而他心底的思念因水土不服全身肿胀后爆发了,离家的思念和挫败感让他逃离了这个城市,回去的火车上,窗外飞快远去的风景没能引起他的一丝注意力,他低着头,肿胀的脸让他看起来狼狈不堪,低垂的眼眸掩盖着泪水,他抽吸了鼻涕,忍着不让眼泪就出来。夜幕降临,疲惫了一天的他很快就入睡了,坚硬而窄小的座位没能挡住他的睡意,他偶尔动动身子,狼狈的脸上依旧带着笑意,那是对回家的期待和内心小小的窃喜。
拎着大包小包的袋子,走过崎岖泥泞的小路,村口那棵古树,佝偻着身子,将树枝叶张开到小路的半空中,轻轻摇曳,像是欢迎着远归的孩子。离家越近,他的心越忐忑,然而这样的心情在他看到父母后都消散了,他飞奔过去抱着父亲嚎啕大哭,像是要把这些天受得委屈都驱赶开来。这次失败后,他打消了外出的念头,但内心深处总有点不甘心,这样的结果令他又好笑又好气,他还没有完成内心的想法,走出去,去外面闯荡一番,最后衣锦还乡。
一个平淡的早上哥哥们准备出发去外省工作,他知道他的机会来了,他跟着哥哥们去了另一个大城市,看着城市的车水马龙,他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烟火,勤奋、快节奏在那个年代已然成为了这个城市的代名词,早上五六点人们开始一天奔波,他相信这里能成为他的新起点。
八年的时间转瞬即逝,他终究还是离开了这个城市回到故土,这段日子,他的生活无比充实,疲惫却也很快乐,这里的人热情善良,在这里他体验到了不一样的人生,这段记忆也将是他人生中难以割舍的美好。
三
他结婚了,有了他的第一个孩子,年轻时的漂泊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了知识是多么重要,他想给他的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他和妻子带着两岁的女儿及襁褓中的婴儿离开了生养他的地方,来到临省的省会城市,一切对他们都是陌生的和新的开始。
他的孩子儿时对他的记忆很淡,睡前见不到父亲,醒后也见不到父亲便要去上学了。他喜欢在饭桌上谈事情,这是在孩子们小时候留下的习惯,平时相处时间少,饭桌上则是最好的交谈时间,年轻时的经历成了此刻谈论的话题,他带着孩子们走进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农村和城市,将行过万里路的人生经历与教训当玩笑讲给孩子们听,女儿总将父亲的人生当故事听,她不能理解也无法体会父亲笑容背后心酸与苦难。
女儿小时候犹记得过年回家是父亲最快乐的 时候,哪怕坐几个小时的火车,路程颠簸,也阻挡不了他那颗无比思乡的心。那年,大雪纷飞,伴随着微风吹拂,飘飘洒洒,像丝丝缕缕的棉絮,像天外飞来的碎银,更像太空下坠落的银星,山如玉簇,林似银妆。这是女儿对家乡最深的印象,他看着女儿如同一颗红色的小炮弹一般冲向雪里,在雪白的世界里,女儿红色的棉衣温暖了他的心,他连忙跑过去抱起女儿回到老宅。老宅的中心烧着一大盆柴火,大人们围坐一团笑着闲聊,父亲搬了个小板凳,让女儿坐在前边,火盆里偶尔爆出点点火花,橘黄的火光映照在大人们的脸上,袅袅柴烟有些熏眼,女儿仍清楚的看见父亲脸上灿烂的笑容。
四
岁月如梭,孩子们年岁渐长,十几年间他回到故土的次数并不算多,但每次回去,听着熟悉的乡音,在泥泞小道中邂逅乡风,枕着稻香入梦,耳畔传来阵阵鸡鸣,牛声亲切,带着美梦和对明日的期盼。
一个突如其来的噩耗传来,他的母亲去世了,哥哥们让他赶紧回来,他脸色发白,有些佝偻的身躯微微地颤抖,干裂泛白的嘴唇无声的嗫嚅着,身上犹如被千斤重石所压,透不过气来。他赶紧收拾几件衣服,坐着高铁回去了,他开始了无尽的懊悔,守丧期间,他每日都待在旁边,一向健谈的他变得沉默寡言。
几年之后,不喝酒的他,突然拿出了从家乡带回来的烧酒,他一边灌酒一边哭,说着母亲昨晚入梦,他的言语东一句西一句,大抵是在酒精的作用下吧,他嚎啕大哭,像个孩子一般寻找着母亲。
时隔几年,孩子们快长大了,他带着放假的女儿回到家乡住,这些年,他越来越想家,哪怕家中已无人会等待着他回家,他的根在哪里,他就得回哪去,他再一次踏足那座山,那座埋葬了血脉亲人的山,山上枝繁叶茂,几十年的光阴散在风里,座座墓碑庇护着他们的孩子。
村口的老树依旧张开枝叶迎接着远归的孩子,但它的身体却已被掏空,余下这残缺的身体等着孩子们的到来,村里静悄悄的,人们都搬去了城镇,几百人的村子也就徒留几位不愿走的老人家,昔日炊烟袅袅,今日几束孤烟,夜里繁星依旧闪耀,人们常说人死后会化作天上的星星看着人间,时光流转,物是人非,儿时看星星的懵懂早已远去,徒留一颗支离破碎的心。
故乡的风诉说着这里的故事,耳畔不再有阵阵鸡鸣,牛声哞哞,早晨的朝霞依旧给古老的房屋织出金色的纱衣,守护着古老村落……

作者简介:
曾淑奕,湖南女子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大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