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塘寒冬见春归
作者:张泽新
清晨醒来,拉开窗帘,一阵惊喜,看见了2024年的第一场雪。于是,急不可耐地走近客厅窗口观望,目之所及,幢幢楼宇白雪覆顶,排排树木银装素裹,草坪和汽车也被洁白铺陈。我忽然记起,今天是农历癸卯年腊月初十,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面对此景,一种好兆头的暗念掠过心头。
带着愉悦的心情,我上午参加了沙湖镇“文化之乡”文化日活动。中午返程途中,我突发奇想:到排湖去,看看寒冬里的密塘渔村。同行的彭女士问我,怎么临时起意要去密塘渔村?我说,密塘渔村是我心中的一份念想,一年四季我有三个季节都去过,唯独冬天没去,很想去感受一下冬日渔村的滋味。征得同车的张先生和钱女士同意,我们抄近道,一路直奔密塘渔村。
密塘渔村是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我来这里的次数仅次于去我的老家先锋村,见证过这里的变化与美好。密塘渔村位于美丽的排湖岸边,是排湖旅游度假区的一处旅游景点,面积不大,人口不多,由老台渔场和新口渔场组成,占地面积4750亩,共有319户1832人,2017年被纳入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2018年被确定为仙桃市乡村振兴精品旅游示范村,2022年被确定为湖北旅游名村。
进入密塘渔村地界,一条柏油马路平坦地延展至远方,路边笔直的杉树整齐排列,左边是田野,右边是密塘河,河边每隔一段距离就有木质栈道。远远望去,一条青砖砌就的拱桥格外显眼,中间半圆拱形与水中倒影组成一个完美的圆月状,似可称为“月桥”。这座月桥很有一种吸人眼球、先声夺人的气势,让你不由得不加快前进的脚步。
走近月桥,公路两边分布着游客文化长廊、游客接待中心和停车场。迎面白墙上的四个红字“密塘渔村”十分醒目,昭告游人已正式进入密塘渔村。村头的青砖颓墙、石碾石磨、茅草棚屋和树兜木架,留有往昔岁月的历史记忆。
农户的住房顺着密塘河东西排列,共分三排,河南岸是对面街,河北岸是单排农舍。村里没有搞整齐划一的大拆大改、新起新建,而是按照群众的意愿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既有新式楼房,又有老式平房,既有白墙黛瓦,也有老砖木门,既有生态农庄,还有度假民宿,可谓一户一型,一房一景,别有风韵。但该村基础设施建设非常扎实,门前公路安装了漂亮的路灯,家家通了自来水、天然气和宽带,密塘河水质大大改善,四座造型各异的桥梁虹桥卧波,密塘文化广场有模有样,村史馆、文化馆、共同缔造馆此连彼接,密塘湖廊桥、游船等休闲娱乐设施日益完备。云开日出,暖意融融。走在密塘渔村的大道上、小河旁,到处空气清新,干净整洁,视野格外开阔,心情出奇爽朗。
人未走进密塘文化广场,富有沔阳韵味的荆州花鼓戏腔调早已入耳,我急忙来到广场,只见龙灯翻舞,狮子腾跃,人们正驻足观看,整个广场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原来,这里正在开展“寻觅民俗新年大集”活动。于是,我兴致盎然地参加了逛大集、品年味的队伍。除了各式各样热气腾腾的地方小吃外,画花扇、吹糖人、剪窗花、做草编、写春联、猜花灯等传统非遗文化在此摆摊设点,油画、版画、素描、剪影等高雅艺术也登场亮相。人来人往,人声伴着歌声,场面热闹,新春的烟火气满满,文化的氛围感十足。
漫步密塘渔村民俗体验工坊门前,碰见几位村民正在用传统的石磨磨黄豆,用石舂杵糍粑,用土锅土灶打豆腐、炒腊锅、炸玉兰片。我不仅观看了传统美食做法,了解了三道茶的历史及其演变,品尝了豆腐脑、干荷叶子、炒蚕豆,而且勾起了儿时跟着母亲辛勤操办年货的陈年回忆。在密塘渔村寻觅民俗,着实让我体验了一把沔阳本土年俗,深切感受到了乡愁的回归。
逛完大集,我们顺着密塘河北岸由东往西赏风景,看农舍。同行的钱女士看到坡下满树的金桔压弯了枝头,于是便下去摘了两个,走在前面的彭女士也转来采摘红菜苔,此时正好遇见看完花鼓戏回家的东家奶奶,两位女士还有点不好意思,东家奶奶却说:“桔子多的是,菜苔长得快,我一个人吃不了,你们喜欢就多摘点,我到家里给你们拿袋子装!”继续前行没多远,彭女士看到一户门前的坡上长着两棵又肥又嫩的野家菜,就问站在门口的中年妇女:“这野菜能不能挖?”中年妇女连忙说:“当然可以。”说完,就从家中拿出小铲给彭女士,见小铲铲不动野菜,便又进屋拿来铁锹帮忙铲菜,并拿出两个大塑袋进行包装。两位女士不由大发感慨:密塘渔村真是水美人和,乡风醇厚!
再次回到月桥,我们循着桥北的生产通道往前走,看到道路两边是渔塘和藕坑,塘水很浅,鱼已收获,藕还未挖。冬日的乡野虽然有点肃杀之气,但春天的气息早已潜滋暗长,到处孕育着希望,路边的鱼草犹如冬天的小麦长势茂盛,旱地的油菜一片青绿。正当我想着春天的脚步已然临近时,突然看到远处渔塘的尽头有好多白羽浮动。身旁的彭女士问,怎么有那么多白鸭子?凭直觉,我认为它们肯定不是鸭子,便武断地告诉她,绝对是白鹭。我说,我们再不能往前走了,不然就会惊扰白鹭。于是,停在原地,拉长手机摄像焦距。正当我们调好镜头准备拍摄时,哪知走在前面的张先生一步步慢慢前移时惊动了白鹭,立刻听到一阵接一阵清丽婉转的鸣叫,刹那间白鹭纷纷舒展翅膀,翩然起飞,在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给人一种清新高洁之感,超凡脱俗之美,把诗情引到乡村暮色。彭女士惊讶地感叹道:真不敢相信这里有成群的白鹭栖息生活!我接过话茬说,这证明我们的退渔还湖、生态治理见到了成效,生态平衡的春天悄然到来了。
在回城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只要广大农村都像密塘渔村一样,切实按照党中央制定的生态秀美、村容整洁、产业富民、乡风文明的“路线图”因地制宜抓落实,中国乡村振兴的春天就不会太远。
【作者简介】
张泽新,湖北省作协会员,仙桃市作协副主席兼党支部副书记,仙桃市孔子研究会副会长。出版有《一代人杰张难先》《说痴道怪》《沔水廉思录》等著述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