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还记得我吗?我是阿梅,你还听过我唱的歌呢!”荒蛮的山野,阡陌相连。半山间的一座凉亭里,盛装的瑶族姑娘相顾而笑。 “蕉叶的阿梅?我认出你了……”
“我读过你写的《嫁女歌》,很感人的!”姑娘们跃上大青石站定,引颈远望,若有所思,亦若有所期……
我的耳边传来了柔和缠绵的歌声:
天上起云云起花,
苞谷林里种豆荚。
豆荚缠坏苞谷树,
娇妹缠坏后生家。
娇家门前一重坡,
别人走少郎走多。
铁打草鞋穿烂了,
不是为你为哪个?
"一程山,爱几多?秋花叶絮飞满天!
一程水,情几何?秋思眷恋佳人归。"
在崇江之源,在密林深处的千年瑶寨——蕉叶,美若桃花的瑶家少女——阿梅明天就要出嫁了。虽然两家相隔不远,但从此要离开娘亲,成为别家的媳妇,阿梅抱着母亲哭得天昏地暗……
"女儿你是阿娘的贴心小棉袄,是阿爹的小情人。从出生时,父母的心就被你填满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然而到了天亮,你还是会离我们而去,去寻找属于你的幸福。"
感谢主家对我的敬重,使我有机会倾听和记录这些民俗歌曲。
一次心动的遇见,一场心疼的离别,世间有百媚千红,偏偏那温柔一笑,入了心,偏偏是那一抹情深,让平淡的日子有了希求,有了别样的风情。
新郎骑马过高桥,
风吹马尾颤摇摇,
喜心花,贺新郎,
恭贺新郎坐高堂。
三尺红绫搭马背,
五尺红绫缠郎腰。
山楂歇在树枝上,
河边柳叶配成对。
花椒开花瓣瓣薄,
外头又打催亲锣,
屋里又唱催亲歌,
催亲歌儿你莫忙,
小妹还在等太阳。
要等天上龙成对,
要等地下凤成双,
凤不成双我不行。
菊花青来菊花黄,
娘想女儿女想娘。
娘想女儿不得见,
女想娘来不团圆。
爹妈养我一世情,
好比天空梦一场。
牙骨筷子金包头,
今晚唱歌我起头。
一起主家富贵有,
二起海水往东流。
三起百客歌堂酒,
四起红灯挂高楼。
五起新人金花开,
六起婆家转角楼。
红心树儿枝青Y,
团转尽是姊妹家。
一转坐的亲姊妹,
陪到新娘开金花。
四起红灯挂高楼。
五起新人金花开,
六起婆家转角楼。
哭嫁是瑶族婚俗中最具特色的形式之一。瑶族人在举行婚礼前,新娘要在女伴陪同下哭嫁。即边哭边唱《哭嫁歌》。《哭嫁歌》有传统唱词,也有即兴发挥。新娘哭唱可以任意倾吐心中的喜悦或悲伤,其情其景是这样的:
姑娘要出嫁了,父母邀集亲友,在场院里用树枝搭起“青棚”,在地上铺上青松毛。出嫁的头一天晚上,姑娘就要由女伴陪同到青棚里歇宿。离开自己的住房前,姑娘拜别父母,依
依难舍,哭号陈词:
大片田地里,谷稗一起长。
留谷作种子,稗子被抛弃。
留种心得意,被弃心不甘!
房宅十余间,子女排成行。
留子守家业,把女嫁出去。
子留固得意,女嫁心不甘。
……
姑娘由女伴陪同到了青棚里,当然无法睡着,听风远处传来阵阵鸡叫声,想到很快天就要亮,太阳就要出来,自己就得离开家园,出嫁他乡,禁不住悲从中来,于是又边哭边唱道:
青棚十一排,亲朋已熟睡。
姑娘还不睡,不睡为什么?
志在守田园,要居自屋内。
守既不可能,管家亦不成。
不守心尚可,不管心难安。
……
姑娘非常不愿意离开爹娘,离开从小相处的伙伴,离开家园,可是时间快到了,又不得不离开:
但愿鸡莫叫,鸡若肯不叫,
炼银镶鸡嘴,炼金镶鸡冠。
但愿天莫亮,天若肯不亮,
炼金铺天宫,炼铁铸天城。
但愿日不出,太阳肯不出,
背泥补山孔,挑水洗山峰。
……
进而又想到被娇惯的少女时代,想到将来的命运,更是有许多话要哭诉:
生长母家时,睡时枕母臂,
饥时食母饭,寒时穿母衣;
不下塘汲水,不上山砍柴,
挖菜不攀篱,慈母为照理。
嫁到夫家去,砍柴登高山,
汲水下池塘,挖菜攀刺篱;
菜叶若枯黄,夫家说闲话,
汲水水浑浊,夫家闲话多!
……
哀哀陈词,一唱三叹,听者无不为之动容。据说,从前姑娘哭嫁,歌词多为即兴而发。有的“哭”得比较好,表达了大家的心意,便在民间广泛传播开来,经过数代人的修改加工,传承至今,便成了瑶族文学中极有感染力的著名抒情长诗《哭嫁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