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友魏启后
盛洪义
其实,我想用“亦师亦友魏启后”这个题目来谈一谈心中的想法已有多年了,但又一直不敢着手。因为写魏老这样的大家,用句不恰当的比喻就是“蚂蚁吃大象”,不知从何下笔。“师”,是指我对魏老的尊称。不记得哪年哪月哪日晚,在梦中去敲我的临沂老乡王羲之的门,想求教于他,可他开门对我说:“洪义,你以后别再来找我了,好好追随魏启后先生吧。”说完“吱”的一声将门关上,这一声响将我惊醒。从此,我就在繁忙的工作和画画之余,跟着魏启后开始了学写字的生涯。而“友”,则是魏老对我的称呼,他还在我的一些画的题跋中以“洪义兄”来称呼,这更叫我惶恐不已。魏启后是当代最具影响力且德艺双馨的书画大家,可他从不好为人师。

作者与魏启后(右)合影
魏启后的书法主要从南宋以前的墨迹中学来,他对二王和米芾的墨迹尤为喜爱。记得魏老说:“学书法选哪种帖、临什么碑,就像人吃东西,有的人啥都吃,而我则是一个喜欢挑食的人。”他还讲过:“写毛笔字不是为了讨好人。”就因为不讨好别人,加上他对古人墨迹有自己的见解,才有了当代他那天马行空而不失法度的自由书风。这种书风像巍峨雄奇的泰山,不深悟书法艺术的人看不出美在哪儿,只有登上泰山顶端看到壮美的日出,才能真正陶醉在灿烂的朝霞中。欣赏魏老的书法正是有这种美的享受,看他挥毫更是心旷神怡,你看他手中的毛笔像一根魔杖,蘸着飘香的墨汁,潇洒地舞动在洁白的宣纸上,似跳着一曲优美的华尔兹。那每一笔、每一画都富有生命力,带着感情的线条在纸上点画成一个个、一对对,似俏男靓女,有的在那儿谈情,有的在那儿说爱;有的字又像是在深山幽谷参禅悟道的老仙,洒脱飘逸。
为了系统地研究书法和理论,更好地领教魏老的书艺,我第二次进入中央美院进修书法篆刻。同学们来自全国各地,一提到魏启后,大家都非常敬佩。关于帖学,我请教正在上课的书法博导邱振中老师并向他谈到魏老。邱老师说:“对魏老走帖学的路,不能用学得怎样来评价,而应放到中国书法史上来定位。”邱振中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史论家,他向来治学严谨,从不轻易赞扬一位书家,而他如此高度评价魏老,可见魏启后在中国当代书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可当后来我把邱老师的这番话转述给魏老听时,魏老只是微微一笑:“都是老朋友,只说好听的。”其实,魏老是谦虚的。这次,我到中央美院进修书法篆刻,引起许多画界同行的不解,他们说盛洪义为何不安心画画而搞起了书法?殊不知,越是熟悉的东西越容易被忽视。艺术史上,赵松雪、董其昌、赵之谦和吴昌硕等历代大家,哪个不是书画并重?当然,我无意去与这些大家比,但“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你看以书法大家著称的魏启后画的那兰、那竹、那鱼和那鸟,又有多少专业画家能达到这等境界呢?

魏启后为作者画作题跋
生活中的魏老谈笑风生,话语中常常带着哲理。他喜欢在夜里玩笔墨,每天上午10点左右起床,然后吃早点。早点也很简单,有时是一个面包,有时是一罐八宝粥。中午11点后,他就开始接待那些喜欢他墨宝的人。魏老思维敏捷,有时写字偶然下笔有误,他都能随机应变地把字改正过来,并且改得恰到好处、毫无痕迹,惊得在场的人们直叫好。魏老给别人补画更是巧夺天工,似锦上添花,有时我也带着画好的石头或人物请魏老补兰竹。每当拙作被魏老的神来之笔补成后,我总是爱不释手。
魏老爱吸烟,但他和别人不是一个吸法。记得有次看他口含着香烟而咳嗽不止时,我就劝他少吸点儿,但他笑着说:“我是抽跑烟,想吃也吃不进去。”这使我想起了他的书画,有的人从事书画专业,一辈子也没搞出个名堂,而魏老是业余出身,反而成了书画大家,这真是“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