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曦散文】远方
二十一
在法国戴高乐机场,出境过检时我被请到了一个小厅候着,等待护照的进一步确认。
原来,我是江苏人,可户籍因为当时福建户籍警的笔误,籍贯填成了福建。而我一直没有去更正(直到现在户口本的籍贯一栏上还是福建)所以麻烦出在这里。
在等候核实时,认识了一对无锡来法国做洋钉生意的夫妻俩。异国他乡遇老乡,便交换了通讯方法。那时的手机国际漫游费很贵,到了目的地是必须换新号码的。
通过核检,去领取行李,我对法国的浪漫印象瞬间改变。当行李箱面目全非地摆在我的面前。如果不是事先用胶布粘上标签,基本认不出来。
随手携带的旅行包是上海同学的父母送到蒲东机场请我带过来的,我疑是粽子什么的食品。但没打开过,这一点我从来都是这样,不经同意,我不会翻看别人的任何东西,那怕是一本书。
学院有接机的,安排我们住宿的条件也非常好,四个留学生合租的一幢别墅。我到时,她们三个己全部到位,清一色的上海人。
学院授课的官方语言是英语。而我们第一件事要学的是法语的日常用语,有一个黑人翻译叫“阿当丝”,她兼我们的法语老师。当她向我伸出友好的手时,我有些犹豫,但还是勉强握了一下。这是我第一次握黑人的手,同时颠覆了我的认知,黑人的皮肤出乎意料的光滑。
邻居恰巧是法国驻中国大使馆一个领事的家,他的三个孩子很可爱,站在阳台上用英法二种语言向我打招呼:“早上好,中国小姐”!我礼貌回复着他们,并纠正是中国太太。
我们自己做饭,但语言不通,买菜是个问题,好在我们聪明,买了法文的图片对照本,需要什么指着图片就行,价格都事先知道,出入不大。
有意思的是,只要我们在超市出现,就有当地人用生硬的中国话问道:“猪肚、猪腰、要不要”?
原来法国人是不吃动物内脏的。而法国的西红柿比鸡还贵(所以后来有一个同学留在了法国做小农场,专门种植蔬菜,并在法国结了婚)。
授课老师的讲解,只能听懂三分之一,于是我们便用便携式录音机录下来,回到宿舍放慢速度对照教材慢慢学,勉强能懂。
当初次出国的新鲜劲过去之后,有些后悔自己的决定,却又不好意思提前回来,只能选择坚持。我便写了篇文章“我是谁”?是当时状态的最真实的写照。
九十年代我完成了财富自由。这就是读书的好处,可以四处用知识有尝兼职。电台报纸也时有报道。尤其在中保人寿兼职时,除了授课的报酬,我还参加了他们全省“霹雳行动”的业务活动,并获得第七名,由此得到了高额奖金。
也正是因为如此,招来了嫉妒。我被举报在外兼职,只能被迫停止。我第一次尝到了人性“恶”。其实后来想想也不奇怪,我有时一个月纳的税,是这些人全年工资的总和。但这些挫折,并没有能阻挡我在其它领域的迅速发展。我的生活更加的风生水起,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苏娴,笔名晨曦,毕业于法律与中文专业,研究生学历,文学爱好者。共发表文学作品两千余篇,由中国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了系列丛书《风》《花》《雪》《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