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华落尽 不需回头
作者:李向宝
繁华落尽,一身憔悴在风里,回头时无情也无语。这是电视剧《八月桂花香》主题曲的歌词,我感觉用来描述中老年人的复杂心境倒也不失贴切。
1
有人说,人生两头是一样的,童年天真无邪,童叟不欺,像种子一样,见风见雨地长,给点阳光就灿烂。老了身份都是普通公民,像电视剧里乾隆与和珅洗澡时说的,脱了衣服,皇上和 “奴才”是一样一样的。
其实,人与人的区别来源于比较,初衷是攀比心在作怪。
准确地说,这种区别是从蹒跚学步、呀呀学语就有的,但真正的攀比是从上学后才开始的。
跑步有快慢之分,学习自然有好坏之别。老师和家长谁不爱学霸,“学渣”谁也瞧不起,排座位不仅久居人后,举手回答问题,老师也装着看不见,是不给你表现机会的。学习成绩不好,在家同样不受待见,吃不上饭是常事,轻者遭母亲一顿臭骂,重则被父亲拳脚伺候。
随着时代巨浪冲击,在攀登人生金字塔的路上,学而优则仕不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要感谢社会这个大熔炉,接受了形形色色地人,为不同个体创造了适者生存的众多机会。那些学习不好,但头脑十分好使,梦想之花在校园里没有怒放的人们,却在开放的春天里孕育了一片生机,八九十年代成就的那些“暴发户”“万元户”中,就多有他们的身影。
倒是那些学习好跳出“农门”的,有的在教书、有的在当干部,有的或退了休,有的即将到站,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不是为自己还房贷,就是给儿女还各种贷。当然,这不包括那些不守规矩,白天手不干净、晚上噩梦连连的人。
2
中年人都经历了这样那样的名利场,几十年如一日,大多数人活得不容易。
为了有口饭吃,开始都是规规矩矩、小心翼翼的,生怕失去见缝插针、站稳脚跟的机会。但久而久之,喝汤的闻着了骨头香,开始羡慕啃骨头的;啃骨头的尝到了肉香,开始觊觎吃肉的。当看到固有秩序被打破并有人获利时,就没有了“红绿灯”意识,看样学样“过马路”。
莲性本高洁,出淤泥而不染,这是古人笔下君子应有的样子。现实中你做回莲藕试试,是能独善其身,还是能“质本洁来还洁去”,就看九个莲眼能有几个不带泥。
中年人经世几十年,该看的看了,该懂得懂了,只是不说而已。谁都有选择相信或者不相信的权利,但事实是你选择相信 “红绿灯”,代价是比别人慢,甚至到不了马路对面。
有些为人处世的教诲只是听一听、说一说、笑一笑而已,大可不必较真。孙悟空七十二变,就是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何况你不是孙悟空。一块金子再大,被泥沙盖住,你永无出头之日,何况你不一定是别人眼里的金子,有些破铜烂铁可能比金子受人待见。只有入流入局,在各种“场合”才能撕开口子、赢得立锥之地,同流而不合污,也算不失做人的良心,没有枉活一世。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你看不惯的事,有人看得惯,你不干的事,有人争着干。等你想开了,看惯了,也买不到最后那张船票。
道德这东西不好使,人家行走在灰色地带,寻找自己的“适生区”没错,趋利避害、适者生存是人的天性。至于违法与否,不是你能界定和管得着的事情。
3
雄鹰飞得再高,也会有老得飞不动的时候,人都有变老退休的那一天。你再有本事,过去玩得再风生水起,迟早人会走、茶会凉,人性的自私和贪婪亘古不变。想得开是智者,想不开说明你官当得大、钱挣得多、事干得好,也是无智枉活百岁。
花无百日好,人无一世红。一年之所以用春香秋冬四季区分,人之所以有少年中年老年之别,就是体现了公平,彰显了规律,公平是人心、规律是王道,谁都改变不了,谁都必须接受。
人要服老,此一时彼一时。人老了不是比谁迎风尿得高,不是比谁过去爬得高,更不是比谁有钱有车有别墅。而应该比谁无病无灾无心事,比谁活得自由快乐有尊严。
穷欢乐、富忧愁,吊化子出来翻跟头。人和人肯定有贫富不均,有待遇不同,有社会地位之别,但最终活得是心态,拼的是健康。你住别墅、他住土房,体现的是生活品质之差,但不代表你比他快乐多少。
退休了,就要从人事纷扰中走出来,不要呆在虚幻的“云端”内耗着。“帽子”是别人戴的,迟迟早早要拿走;“光环”是趋之若鹜之众带来的,随着人家另攀高枝,终归连影子都留不住。人间走一趟,就是这么回事,打墙的板子上下翻,该你表演就表演,该你下台就痛快走人,离地三尺“悬浮”在空中,你又不是神灵。
4
好多年前有个中考还是高考作文题,好像是看图作文,画的是一把扫帚用过之后靠在门后的墙上。我感觉,这把扫帚很像退了休或者即将退休之人。
扫帚用过之后,之所以没有被丢弃,说明还有用的时候。这不是敝帚自珍,是物有所值,放在秋天扫落叶,用在冬天扫雪不是很合适嘛。
退休只是意味着失去更多的社会价值,但意味着家庭价值才真正开始。这把“扫帚”,看用在什么时候,用在什么地方,由谁来用?你退休了,之于社会是“闲人”一枚,之于家庭却是“新兵”一员,应该把心思放在经营自己身体健康上,把精力用在弥补对家人的亏欠上,把目光放在“归途”而不是“来时路”上。
5
人好像一片树叶,随着四季有不同的命运轨迹,归根才是你的结局。人又像是一滴水珠,即有春风荡起朵朵浪花的精彩,更有归海淹没的沉寂。人更像是一束光,为了一时的电闪雷鸣,需要经受无数光年的黑暗孕育。
人的命运何尝不是一个圆,从童年开始画圈,青年中年时期尽可能画出更大的圆。无奈的是,半径再大,老年终会回归原点。不同的人就是一个个不同的圆,相似而不相同,实在没有可比性,更没有同一性,要为自己的独一无二感到自豪,但千万不要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
繁华落尽,无需回头。把往事想明白并且能放下的人,会把磨砺和挫折作为风景去享受,不会深陷往日的辉煌走不出来。只有放下执念,怀着清零心态向前看的人,才会催生出向死而生的动力和智慧,让当下每一天过得更加充实,更加通透,更加无悔。
作者简介:李向宝,男,生于1968年12月,大学文化,中共党员。《世界文学》签约作家,曾长期在党委办公室和国企综合管理部从事文秘和管理工作。系商洛作家协会会员,商洛音乐协会会员。喜欢文学,爱好写作,曾有多篇散文在《商洛报》《华商网》《陇源文学》等平台发表。
🍀🍀🍀🍀🍀🍀🍀🍀🍀🍀🍀🍀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942251831@qq.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