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手工制作水泛丸的联想
毛兴武
竹扁,筅帚,排刷,药粉,清水。。。这就是手工制作水泛丸(简称水丸)的全部家当。制作时,先往竹扁一侧舀入少许药粉,另一侧用排刷蘸上清水,快速而均匀地刷湿竹扁,这个开始的过程叫起模。然后用双手执竹扁顺时针不停地摇动,让干的药粉拂过另一侧濡湿的竹扁,就会有部分药粉沾在上面,用筅帚尽量将其扫干净,再摇动与尚干的药粉混合在一侧,又在另一侧刷上清水,后再加入少许药粉,继续按顺时针不停摇动,如此反复2至3个小时,直至越加越多摇动的药丸,直径在1毫米左右时,方算将费时费力的水丸制做成功。
手工制作水丸这一传统工艺,现已经被机器所代替,面临失传的危险。要不是无意在电视上看到,并回头在百度上查一下资料,我等平民百姓,的确茫然不知。嘉宾国医大师说:知识可能会忘记,而技艺从不会忘记。比如游泳,一旦学会,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由此,让我想起了一句名言:“受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可以延展的话,就会让人浮想联翩。譬如:铁饭碗不是有一个好的单位,而是有一过硬的技能在身,人走到哪里,这一技能就是铁饭碗;写好一篇文章,不是死记硬背了很多的华丽词藻,而是以小见大,计白当黑,深入浅出,藏巧于拙;炒股票并不在于资金很多,而是要懂基本面技术图,以及审时度势处变不惊的心态等等。
背弃传统,就会浮于表面一叶障目空中楼阁。歌唱家吴碧霞声音再好,同唱《枉凝眉》时,也比不过原唱陈力。说明适合自己个性的,才是最好的。开发儿童玩具的设计专家,也比不过请10个小朋友的喜好选择,因为面对的市场,就是率真的儿童,只有从孩子的视角,才最了解孩子真正的心理和需求。
俗话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既而想起爆火的村BA和村超。那精挑细选“去粗取精”似一热闹火锅的春晚,今年会不会被正在排练,极具民族特色的村晚盖过风头,我们将拭目以待,静观其变。这个天知道呢?
作者 毛兴武,男,现年59岁,大专,贵州省贵阳市人,曾在银行报社街道办等单位工作,现为贵州省诗人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