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与“俗”
文/张 勇
人是社会群居动物,生活在特定的民俗之中。正因为“俗”在其中,常常会对生活自身的文化元素习以为常,视而不见。
若以自觉的文化视角,疏理观照酒文化与当地民俗的关系,可从人们熟视无睹的“形式”中发掘“意义”,其中不乏有一定的价值创见。
酒文化,是一种情感文化,它承载了无数的思想和感悟。古语有云:“壶中乾坤大,杯里日月长”。连宋·杨万里写的《留萧伯和仲和小饮》诗里也说:“要入诗家须有骨,若除酒外更无仙。三杯未必通大道,一醉真能出百篇。”对于文人雅士来说,这酒,可谓是其绽放性情、谱写华章的神奇之物。
打开《百度》搜索,还发现一组数据,足以让人感受到酒的巨大魅力:古典籍《四库全书》中,就有“酒”字52008次和364062个匹配,经、史、子、集当中,记录“酒”字的次数分别是134、3644、3434、2319,总计9531次。《诗经》运用“酒”字57次,《全唐诗》出现“酒”字5113次,“醉”字3177次。《全宋词》运用“酒”字4367次,“醉”字4184次。不难看出,酒在民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里有着独特的需求。

民俗,又是在悠久的历史传承、不同民族生活习尚和不同地域独特风俗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其中不乏蕴涵有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核。像有着地域特色的三秦民俗、中原民俗、三晋民俗、荆楚民俗、江南民俗、岭南民俗等文化现象,越来越受到重视,被人们普遍推崇,引发浓厚兴趣。
而在三秦民俗文化格局当中,在大秦岭南坡最美的地方,在我们居住的素有“秦风楚韵”商洛民俗的个性里,无论是过年过节过事,还是招待客人亲友,酒俗历来被当地民众普遍崇尚。特定的民俗风情,使他们对酒有着独到的理解,认为“酒是敬重人的”,“酒是表达情感的”,“无酒是不成席的”,并在日常的酒俗雅艺中精练出了一些深刻的文化内涵:“酒本无色,却让人面红耳赤;酒本无言,却能让人口若悬河;酒本性烈,却使强悍者温柔仁慈;酒外形弱,却使怯懦者豪气冲天;酒无眼目,却能看透人的本真心性;酒无道术,却能使人进入妙境;酒无诗艺,却能让人诗兴大发”。用道家贤哲的话,是“有”藏于“无”,“虚”蕴含“有”,这高深的哲理玄思和超越时空的大智慧,原来就在这酒中。而人们在执行“拳上见高低”、“滴酒罚三杯”、用酒规正酒风的时候,又实践着强调规矩和秩序的法家旨趣;在尊崇酒礼、推崇酒德,用酒品看人品的时候,又习惯按照儒者的叮咛去行事情。
诸如此类的酒俗文化,可谓匠心独运,颇具特色,给人以现实的诸多启发与思索。
作者简介:张勇,笔名訥言,1964年生人,热爱生活,喜欢悦读写作,陕西商州人,大学文化,政工师、经济师。文化自媒体学人,《灞柳文苑》顾问,《世界文学》签约作家。已有500多篇论文、散文、杂文随笔、报告文学等体裁文章在《陕西日报》《当代陕西》等数十家报刊平台发表。有20多篇论文、散文、杂文随笔及获奖作品入选《中国“八五”科技成果选(三卷)》《商洛文学·获奖卷(1978~2022)》等版本。出版有文集《案牍笔谈》。
🍀🍀🍀🍀🍀🍀🍀🍀🍀🍀🍀🍀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942251831@qq.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