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张照片的故事
文/甄春延
这次回云南,有个意外惊喜。一天,朋友请吃饭,席间一个多年没有见到的朋友给我转发了几张照片,是我们58年前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面的合影,是我们几家人从东北到云南途中,在北京转车时,在天安门广场的合影。
那还是1966年的冬天,好像是毛主席第7次接见红卫兵之后的事情。因为我的父亲2年前受命带了东北和内蒙古林区的5000人到云南开发“三线”。
作为家属,我们几家家属一起往云南搬家,所以途中就有了这张照片。不过我看到这张照片已经是58年之后了。
照片上的人,我有的有印象,有的没有印象,有的干脆就不记得。
照片上的人有我的四姐、二哥;有杨中华二哥、杨中朝、杨中军和他们的妹妹小华;有欧志强叔叔家的欧敏、欧华、欧力和欧颖;有曹叔叔家毛毛妹,好像叫曹晓林,说实在的,好多我都记不得。
当时的杨中国大哥因为串联去了,并没有和我们在一起走。文革后,欧敏后来在长春找了个日本遗孤生的姑娘结婚了,再后来就入籍日本并改了名字。
我和我二哥又随父母工作调动回到长春。吃饭那天,毛毛妹说她后来成为云南省女排的运动员,再后来又到了体育局工作。我问她认识我中学同学杨世生(奥运会击剑第四)、于永涛(云南省青年足球队的守门员)?她还真都认识,这世界又大又小。
离开云南40多年,有的记忆已经都淡漠了,中朝说还记得我,说我们是一个小学的,他只比我大3个月,其实我们都是林业子弟,要见可能也是幼儿园的同学。因为当时的曙光小学和幼儿园都是林业厅办的,所以我们可能是幼儿园的同学。
另外也有可能我们是在楚雄父母亲单位那时的同学。当时父母亲是12号信箱的负责人,单位有自己的学校,不过那时候父母亲已经被打倒了,我上学就挨打被骂,基本上没有上学,因此对中朝哥的印象不深。
不过,当我们回忆起在机关大院的一些往事时,依然历历在目。他们还记得我落水被救的事情。
当时母亲正在接受“批斗”,我在水池边玩耍,不慎掉到水里。也不记得谁救我上来的,但的确是把母亲的批斗会冲散了。
他们还记得,因为上树我的腿被划了一道大口子,缝了17针,是一位陈姓叔叔开车送我到楚雄州医院缝合和打破伤风针的事情。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快60年了,我们几个都60多岁了,人真不抗混。
看着那张略微发黄照片,我们都不胜感慨,没有文化大革命,我们的经历又会是什么呢?人的一生就是这样,一言难尽……
过了几天,中朝哥哥和中军老弟、小华老妹请我和姐姐吃饭,我们再一次回忆起当年的往事,再一次感慨人生的不易,再一次举杯祝愿彼此的健康。
中朝哥哥从事的是警察工作,退休退的比我早几年。中军兄弟应该说干事业干得不错,好像也成为昆明市的知名人士,有自己的核桃园、山庄。他的孩子干得也很好,在昆明市中心开了一间很有名气的酒吧,没事的时候还跑跑汽车拉力赛。
月明星稀,城市的灯光洒满夜空,我们坐在酒吧最顶层,品着鸡尾酒,欣赏着昆明市的夜景,回忆着当年的趣事,交流着彼此这些年的生活阅历,畅叙我们这些年的友情。
看着周围逐渐坐满的年轻人,我们感慨生活的艰辛和带给我们的磨砺,没有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我们能够取得自己今天的成就吗?也许我们的生活道路、履历不同,但我们努力了,我们就不应该后悔!也不禁慨叹,年轻真好。
60年,我们基本上没有怎么联系,但我们之间的友谊和情感还是那么真切。从东北到云南,又从云南到东北,我们的情感依然如昨。人常说,友谊是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之一,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更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常想我们要应该学会珍惜我们曾经的的友谊,用心去体会朋友之间的情感和需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快乐。
作者:甄春延写于2024年1月22日
【作者简介】甄春延,原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退休干部,东北师大夜大中文系毕业,学士学位。

编辑、制作:老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