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泗水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市委市政府关心指导下,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以采矿终了效果为管控目标,以采修平衡为管控手段,统筹推进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1月4日,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公布省级第六批绿色矿山遴选结果,我县济宁正创凤仙山矿成功入选,至此,全县11家非煤矿山全部完成绿色矿山入库工作,入库率100%,提前两年完成省下达的“十四五”期间绿色矿山建设任务。
高度重视,建立绿色矿山长效管理机制。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格落实中央、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以绿色矿山建设为抓手,以合理开发和保护矿产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全面提升矿业发展质量。一是突出规划引领。县委县政府高位统筹推进,全面安排部署,先后多次开展铁腕治理综合整治,对40余家小散乱砂石类矿山进行重新规划、整合,大中型矿山比例大幅度提升。在此基础上,统筹谋划“十四五”期间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纳入泗水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0-2025年),按年度分解绿色矿山建设任务,科学有序稳步推进;二是注重制度建设。将绿色矿山建设纳入县政府重点工作事项,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年评比”工作模式,先后印发《关于加强非煤矿山监管建设绿色矿山的意见》《泗水县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等长效制度管理文件,一矿一策深度剖析,对症下药,分类施策,逐矿签订《绿色矿山建设责任书》,明确了绿色矿山建设内容、时间要求,进一步提升绿色矿山建设进程;三是构建建设体系。将绿色矿业理念融入到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各环节和全流程,结合泗水县实际,压实企业主体建设责任,不断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建立企业主建、第三方评估、行业部门监管、社会监督的绿色矿山建设工作体系,形成“矿山自建自评、第三方评估、达标入库”的管控流程。
示范引领,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提速度。按照“试点先行,摸索经验,树立标杆,全面启动”的总体工作思路,深入挖掘矿山潜力,狠抓关键环节,进一步提升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标准,推进绿色矿山建设速度再升级。一是强化标杆企业引领。充分发挥中央企业示范引领作用,以中联踞龙山矿为试点,率先在全省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成功打造国家级绿色矿山标杆企业。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大连市自然资源局、淄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单位先后前来学习调研,大大提升了泗水县绿色矿山建设在全国、全省的影响力,为全市绿色矿山建设提供了示范样板;二是强化问题矿山整改。聚焦第二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泗冠马头山矿,按照提标准、提速度、提效果、扩范围“三提一扩”原则,高标准开展生态修复治理提升工作,矿区整体环境全面改观,实现从“触目惊心”到“让人震惊”的华丽转变,2022年7月23日,华东督察局对济宁市矿山进行调研时,对泗冠马头山矿治理工作成效给予高度评价;三是举一反三全面推进。借鉴中联踞龙山矿和泗冠马头山矿绿色矿山创建成功经验,开展绿色矿山综合整治工作,聚焦生产矿山“三区一线”,打造一批边坡、平台、道路、生产区、加工区、办公区等修复治理标杆工程,带动全市露天非煤矿山矿区绿化提升治理工作,实现辖区内绿色矿山全覆盖。
守正创新,持续巩固绿色矿山综合整治成效。围绕矿山全生命周期管控,全面实施“采修平衡”和“终了管控”机制,采取“人防+技防”监管模式,绿色矿山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全县矿产资源管理秩序平稳有序。一是率先实施“终了管控”。柘沟凤仙山矿采用“矿山开采+”模式,高标准编制《景观式开采及生态修复规划方案》,矿山开采完成后,同步将建设成为矿山公园,成果荣获山东省园林绿化创新规划设计二等奖。泗冠马头山矿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开发潜力、土壤环境质量等因素,编制《开采与修复控制规划》,矿山终了效果指导矿山开采全过程,全面提升了矿山绿化效果;二是创新“采修平衡”机制。认真贯彻落实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采修平衡工作部署,统筹开采与修复时序、区域间衔接关系,建立采修平衡年度“一张图”动态管控模式,做到全周期、全过程管控,确保实现开采终了,修复完成。2023年,全县11家矿山累计完成修复治理面积3344.8亩,栽植树木30万株,播撒草种12000公斤,矿山重焕绿色生机;三是全面提高监管效能。建设自然资源数字遥感中心和矿产资源管控平台系统,对砂石企业运营实行“扎口”管理,在矿山安装运输车辆智能管控系统,实现对矿产资源的“扎口”管理,形成“视频探、平台看、地上管、现场办”的矿产资源监管新格局。
(张佰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