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事一桩:陶、朱、范三家都给商圣范蠡墓上坟

千古奇事一桩:陶、朱、范三家都给商圣范蠡墓上坟
王庆吉
这是李范斋老同志写给我的抗战时期的故事。
那时,他在石横、湖屯两个区工作,经常出入陶山隐蔽,曾几次见到陶、朱、范三家的精英一起到陶山给商圣范蠡墓上坟。当时,视为奇事一桩。
庆吉认为,这事不奇怪,因为古时姓氏来源非常复杂。虽然以前有《百家姓》,收入504个姓氏,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实际上姓氏总数有数千个之多。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姓氏词典》收入中国古今姓氏1466条,其中单姓1035个,复姓431个。

几千年前,人们的姓氏,是随意变化的。例如,几个大姓“张王李赵刘”,为啥人多呢?例如,有人触犯法律,须灭九族,犯法者就要改地换姓,老天爷姓张,咱也姓张。“王”是王爷之后,姓王吧。统治者姓李,可以封姓。如唐朝“徐茂公”,因有功劳大,太宗封他行李,他倍感荣幸。汉朝姓刘,就封刘姓,宋朝姓赵,可封赵姓。近代清咸丰皇帝为避孔子讳“孔丘”,下令丘姓加右耳,为“邱”。中华民国成立后,邱氏有识之士提出,清帝改“邱”不合法,应改“邱”为“丘”。有的人改了,大多人不知道,沿用至今。
范蠡,称“陶朱公”,人们认为,他可能行过“陶”,也可能姓过“朱”,肯定姓“范”。就出现了三家共为范蠡墓上坟的故事。他们认为,即使出错,也不丢人,“尊敬崇拜商圣”,何错之有?

有人认为,李范斋老前辈一座陶山打游击能藏住吗?那时,我们肥城往北大着呢!陶山以北大峰山区(我去过多次)几十里都是肥城辖区,马山、双泉、孝里都是肥城辖区,河西还有一个“付家岸区”。明清时期肥城八大景,就有“孝堂夕照(1)”“清河晚渡(2)”在现在长清。
注:(1)孝堂夕照--在长清孝里铺镇,孝堂山上,前十年我和孔庆珍老师访问王敏时参观过。这真是汉代古庙。古八景称“孝堂夕照”,传说有“郭巨埋儿得黄金”的故事。
(2)清河晚渡--肥城古八景之一。清河,大清河,济南有小清河。过去黄河曾在天津,苏皖入海,后入大清河,才叫黄河。
2024.01.17

注:图片来源于王庆吉老师

作者简介:王庆吉,肥城市石横镇衡鱼村人,1945年生,曾就读山师大、中国书画大学,泰安作家协会会员,小学高级教师。曾被评为市级模范教师三次,泰安市党史先进工作者两次,省委党史荣誉证书一次。书法多次获全国及省市县奖多次。编著《山水诗韵》《石横镇志》《左丘明文化研究》《史祖故里诗文选》《文化肥城左丘明卷》《肥城王氏族谱》《孙氏族谱》参编《肥城文化通览》《泰安文化通览(肥城卷)》《山东省强镇名村志》,《深圳市南山区志》及山东省地市史志等,退休后任肥城市诗词学会副会长,为肥城市君子诗社终身荣誉社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