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的公安情怀
文/刘光琳
朗读者:阿君,魁英,申耕,平安,李宏哲,沈水之北
今天下午有幸从古浪县作协群里看到一条《武威日报》征文的消息。
标题开头第一句就是“讲述你的武威故事”。一下子就激起了我对三十多年前的一件往事的回忆。 说来也巧,这件往事恰恰就是我的武威故事。而且感情很深,刻在心里难以忘怀!
记得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一天,有一位青年小伙子,背着一袋子小麦,满头大汗地从武威北乡步行来到武威汽车站,前来送他的也是一位英俊潇洒的年轻公安战士。他叫徐建祖。背小麦袋子的人就是我。
我和徐建祖是同学关系。在那时候,我们家生活困难。全靠国家拨发的供应粮过日子。每当月底所供应的口粮就断顿,等米面下锅。 离粮管所打粮的日子还有四、五天时间。怎么办?
于是,我就把我们家的困难情况对徐建祖讲了。没有想到徐建祖一口答应要帮我。
于是他带我去了武威北乡他们家,给我装了满满一大马头筐子小麦。足足有一斗多。要知道:饥了给一口,强如饱了给一斗啊!那可是饥饿时的一斗呀!
那是他们家自留地里种的粮食。 当时他们家也是刚能糊口而已,并没有什么多余的粮食。可他就是乐于扶困助人。
临上车时,他又塞给了我拾五元钱,八斤全国粮票。说是钱买车票,粮票拿回去应个急。这一举动,使我忽然想起读书的时候,总有人在我的枕头下压几张粗粮饭票却不留名。
我明白了,这肯定是徐建祖在暗中帮我。我不知道怎么说才好,竟然连一句谢谢的话也没有说。只是眼里的泪珠儿在眼眶里打转儿,我使劲地掩饰着没有让它落下来。
从那时起,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大形象就站在了我的心里,一个人民公安战土的光辉榜样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早二十多年前,我就打算去看望他,可总是没能如愿。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总想去感谢感谢他,可是一打听,有人说他已走了。直到去年的同学聚会时,这才得到了证实。
现在,我们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可我总是忘不了徐建祖对我家的帮助。忘不了这段公安情怀!
徐建祖是武威市公安局的一名公安战土,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是他拉近了我与武威的感情,也是他让我认识到了党员的优秀品质和模范形象!我想借《武威日报》一角说说这件事。
让更多的人们了解这种纯真的公安情怀,赞誉优秀党员的伟大而高尚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