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田絮语
文/谢爱邦

2014年的秋天,我决定偕夫人去北京学习。所信“不到京洛不江湖”,“我辈岂是蓬蒿人”,花甲之年走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勇敢给予我可能。
人总是要有梦想的,梦想是希望,是阳光和美好。我喜欢墨迹中散发出的光亮,它可能是我心中的梦。我想,这样的光芒也曾照耀过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于是我沉浸其中,拨开迷濛和黑暗,寻着光亮,想看看梦的样子。
一点一画,一字一形,在碑帖之间,一次一次与古人相会。渐渐地,我看到了他们的须眉表情,看到了他们的沉吟与飞扬。与此,我也看到他们笔墨间曾流淌过的岁月和属于他们的人生故事。
真味是淡,至人如常。王羲之说,“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东坡先生说“人间有味是清欢”“事如春梦了无痕”。人生须臾,梦想与现实之间又常常横亘着一条漫长的路,崎岖且艰辛,古今皆然。
“在希望中前行,走好自己的路”成为我不断向上的信条。迷茫、寂寞、失意、无助和挣扎,一次次毅然走过。所有的清苦,尽随风雨而去。四季更迭,春华秋实,回首过往,唯“真”字难得,弥足珍贵。

感恩生命的赋予,感谢书法给予我的一切。每当我拿起毛笔,快乐便油然而生了,徜徉其中,忘乎所以。古今相接,心手相应,纸笔相吻,一任自然。心中想着美好,时光也变得温暖了,瞬间化为永恒。
董香光说,翰墨之事,良工苦心。每件作品都是用心倾注的当下,是人书相合的真境,都记录一段时光和心路历程。
然而,人生最难忘怀,不仅是成功的喜悦,更是临行前的嘱托,得意中的警示,失意时的安慰;是疲倦时递上的一杯热茶,是跌倒时的搀扶,是困难时及时伸出的那双手。
我始终相信,与人为善,所遇皆贵人,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这是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值得珍藏与传递。
欲将心事付瑶琴,只有知音方听得。谨将亇人京城学书的心历路程呈现给有梦有爱的人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