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眼星河处
文/赵楠
星光汇聚成星河而闪耀整个夜空,星河的璀璨释怀整个黑夜的寂寞,给每一条夜路指明方向。我国的传统文化亦是如此,它们就好似一缕缕繁星,翻过整个夜空而汇聚而在夜里闪烁,而有许多人在黑夜里默默采撷着这缕星光而使得这缕星光能恒久闪烁,他们落眼着星河,以己之微光来缔造星河里的绚烂。而在富阳碰到的一位哥哥,眼里正映出这番璀璨星河。
“说不上什么原因,真就是喜欢上了想干这件事一辈子!”这是那位哥哥那天和我的聊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也是他和我解释为什么他投身学习富阳竹纸文化的原因。哥哥是土生土长的富阳当地人,父母也都是在富阳当地工作,从小就给他讲了许多有关富阳历史文化的故事,从孙仲谋的虎踞此处讲到后来黄公望的隐居,再讲到郁达夫寓居于此,他从小就对这些和富阳有关的历史人物颇为尊敬,感觉自己无形之中和这些名人也都产生了一种莫名的联结。
而富阳当地的传统文化更是被他推崇备至,跳竹马、龙门面筋、云雾茶这些经典的富阳传统文化从小就不断地在哥哥的心里扎根而随着他的成长每一分则多一分喜爱。他说当他自己亲手操作起抄纸槽的时候,薄如蝉翼的一张纸被轻巧揭下之时,一滴水珠轻巧落下,自己的心灵仿佛也得到了涤荡,找到了归处。
正说着此处,他也开始展示富阳独特的造纸文化。但见他轻巧地将抄纸槽拿起,用两手扣住,而后慢慢浸入水中。凝神片刻,抄纸槽缓慢靠住壁端,水滴慢慢过滤着,一张白若婵娟的薄纸就在抄纸槽上渐渐地有了雏形。而后哥哥转换手法,这个雏形也就慢慢被放在了旁边的桌上。哥哥和这个雏形对视了一下彼此,好似和这个雏形进行了一场精神的交流,随后猛地一掀,一张纸也就凌在空中而透出米白色的皎洁。这番动作一气呵成,在短短的几十秒之间一张薄纸也就轻巧落成,哥哥的神情也好似在一瞬间物我两忘只剩下了和这张薄纸灵魂最深处的共振。这最深处的共振也诞生了哥哥眼里独属的光,一提一落一掀之间藏着的也就是哥哥的热爱所在了。
“别看我现在练的还可以,当初我刚进来时可也没少挨师父骂”,哥哥又说道,“其实当初最终选择和师父学习这门艺术也有过一些波折……”,他也就接着他上面讲的过往又和我聊了下去。他说他从小就来过此处,而小时候的一次体验也就从此在他心里驻扎了下来,当他再回校读书的时候,脑子里却总是浮现这张圣洁而美好的白纸,为那不偏不倚而普渡众生的美着迷。但由于还在读书,他也默默把这份热爱埋藏在了心里的最深处。随后,哥哥说他也开始主动阅读有关富阳传统文化的书籍,学习到了诸多古籍中的传统文化,随着所学知识的不断增长这份热爱在哥哥心里的分量也日渐变得具有分量。而这份热爱也伴随着哥哥最终考上了理想的传统工艺制作专业,热爱终可填山海,当热爱转换为挚守一生的职业,哥哥曾经小时候梦想过的理想主义的光辉也最终普及到了现实的一草一木当中。
“其实,学习这个专业,不只是因为自己从小根植的一番热爱,更是想让传统文化被更多人认识的,说宏大点也叫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感”,哥哥笑着说,“其实也要感谢亚运会的举办,亚运会筹办以来杭州地区的传统文化都得到了很多重视”,他说着富阳的许多传统文化元素都出现了在亚运会的宣传片中,虽然可能只有短短的一瞬镜头,但是当他看到那一个镜头,他心里的自豪感却也不禁油然而生了。他很感谢当下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正是这些因素带动了富阳的发展,同时也让富阳这些在角落里熠熠闪光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可,而这份关注和认可正是许多传统文化传承人对传统文化这份他们心中浪漫主义至死不渝的最深刻写照。他说,总要是对传统文化带点景仰和不断传承,这些前辈们的精神的凝结也是这个整个社会的凝结的重要组成部分,当闪崩万物于我前,这份文化的力量却足以使得他拥抱整个山海。
听完哥哥的讲述,我心里不禁涌上了一份庆幸与感动。庆幸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在诸多人追名逐利、被电子产品所桎梏的时代还有一部分能挣脱束缚文化的波皮利之圈而将悬挂在传统文化之上的赫拉克利斯之剑高高拔起,哥哥只是一个代表,代表着一群默默在自己的夜空里坚守长夜,以传统文化的微微荧光和山崩海裂做斗争的人,而他们,则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铭记。这也让我不禁想起一本书,陈彦老先生所著的《装台》,此书虽发生于陕北大地之上,可其中的一帮热爱生活和文化的装台工人却和这哥哥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一帮人生于平凡,而将自己的一生也献给了平凡,他们没有什么大成就,也没有什么大志向,只是用自己的双手赋予装台这门传统手艺以灵魂,用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尊敬,缔造了一个个艳丽的台子,诠释了一份份坚持与不懈。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每一个挚守传统文化的行者好似都生动用传统文化的神韵赋予了自己的人生,也将自己的人生赋予了传统文化的灵魂,这是一种人与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而共通远方之红尘相伫。装台的那帮人,望着秦腔的表演演员在自己搭建的台子上引吭高歌而声彻云霄,他们会热泪盈眶;同样,当哥哥看到成形的薄纸透出静谧,哥哥也会不自禁骄傲而感动,为一张一翕间蕴藏的不舍,为一掀一落中包含的沉淀。这就是传统文化和文化传承人之间双向的奔赴,而他们的人生意义,也就在此之中了。
言毕,正是晚霞洇黄,在黄昏掩映下富阳的竹纸显得更楚楚动人而显出韵味。竹纸们列着队伴合我的离去,尼龙布好似他们的轻纱,轻轻掩在其上,曼妙而生滋。我朝哥哥微微鞠了一躬,他大笑着把我扶起而和我共约他日再聚。走远几步,我和他挥别,却发现他正端详着黄昏掩映下的竹纸,我心想着,真好,希望哥哥能和这富阳竹纸永不挥别,也希望这些珍贵的传统文化别和我们挥别。
愿总有人在传统文化的星河处落眼,愿星河永远璀璨。

作者简介:
赵楠,浙江工商大学本科在读生,野草文学室签约作家,曾获第三届“丰湖杯”全国小小说大赛三等奖、全国“中华魂”长城主题征文三等奖、全国“我与亚运”征文优秀作品奖等征文奖项,作品见于《散文百家》《美文》《青年文学家》《中国青年作家报》《故事会》《山海经》《小小说月报》《山西日报》《陕西日报》《凤凰资讯报》等杂志和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