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为宋维江老师
第一次见到宋维江老师,就感到这个人实在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人才。
走在小区那悠长悠长的甬路上,远处传来一阵优美的歌声,像蒋大为?像李双江?像阎维文?都像。反正综合了他们所有歌唱家的优点。
我被这动人的歌声吸引过去,见到树荫下站着一位高挑的男士,笔直的身材,很帅气。他的前面摆放一个很大的音箱,他一个人在那里唱歌,歌声美妙,传向小区的每个角落。他看到我便和我打招呼,很热情,很诚实,很让人感到亲切。他让我用他的麦克风唱歌儿。闲谈中,我知道了他的名字,他61岁,退休后来这里居住。他不认识我,却一见如故,毫不保留的给了我很多歌片儿,那些歌片儿都是他自己花钱复印的。
这时,有两位老太太走过来听他唱歌。两位老年人年岁很大了,走路不太稳的样子。宋老师又和他们打招呼,亲切的说:喜欢就来唱歌儿吧,大家在一起唱歌很快乐,我们都是老人了,要学会让自己健康快乐。他又给了那两位老人很多歌片儿。
这时已经来了很多人了,大家聚在一起开始唱歌,一首接着一首,每一首歌都是那么好听。
这是小区的合唱团,虽然是个散班子,但大家心在一起,每天都来这里唱歌儿。宋老师无私的把自己的大音箱献出来给大家使用。后来宋老师又买了一个更好的音箱,每天用小车拉到唱歌地点供大家使用,唱上2个小时后又拉回家去。他需要自己回家充电。每天都是这样。他这样为大家服务,无怨无悔,从未听过他抱怨一个字,大家都尊敬他,喜欢他,没有一个人说他不好,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
宋老师唱歌非常好听,很多群众艺术团的领导都找他去。他婉言谢绝。他不是高傲,是因为他放不下自己所在小区的合唱队。可以说,他小区的合唱队条件很差,连个屋子都没有。天暖的时候在院子里大树下唱歌儿,冬天拿不出手了,就停止活动了。他不嫌弃,更不高攀。他认为这里是他的家,是他的根,他要守望自己的根。条件不好,可以创造条件改变环境,但不可舍弃自己的家园。
有一个小区刚刚成立了合唱队就要演出,他们找到宋老师所在的合唱队去助演。宋老师所在的合唱队全体人员都去了,这种情况下宋老师才移步那里。宋老师唱的好,每次演出都是担任领唱和独唱,为了表演的更成功,他自己在网上购买了军服,那瘦高的个儿配上那套军装,更增添了几分帅气!
宋老师追求艺术的内在美,就是用心用情去唱歌儿,去表演。
有一次他演唱《拉住妈妈的手》,他自编自演,找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配合,他亲切的扯着老大娘的手,唱的时候深情的望着老大娘。这样的表演打动了全场观众,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在排练这个节目时,宋老师正好去上海办事,他不知道乐队用的是哪个版本。他是在半夜飞回当地。下了大巴回到家,他自己热了几个包子,边吃边向同事问询相关情况,同事告诉他用的是刘和刚的版本。他简单吃了几个包子就开始练唱,为了演出成功,他完全忘记了旅途的疲劳和身体不适。这是怎样的敬业精神啊!
宋老师是一位热心肠的人,不自私、助人为乐是他的天性。他自己有一辆黑色轿车,这辆车似乎成了公用车了。合唱团经常去别的小区或敬老院排练演出。冬天时天气寒冷,他怕第二天用时打不着火儿,就在头一天半夜里先打开一两个小时。第二天早上老早起来再打开一次,直到放心为止。每次他都是拉着拿乐器的老师,年岁大的老人,走路不方便的老人,车里只能装4个人,他就送了一趟又一趟,直到把人送完为止。他做这一切,就像给自己家做事,那么心甘情愿,那么顺理成章,那么无怨无悔。
要写的事情很多,我会陆续写下去。
在搁笔之际,我要衷心的祝愿宋老师健康长寿,不病不伤。因为合唱团需要您这样的艺术家!周围的人需要您这样的好人!
作者简介,作者小白,普通劳动者,热爱文学,喜欢用眼睛分析世界,总是把正能量的人与事写成文章给人看,目的就是让世界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