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照曾怜帘影瘦,
渊明无意望山开。
莫言秋菊凌霜好,
更有冬英傲雪来。
春心何用东风催,
特向旧处寻芳菲。
北风冽冽秋花去,
却喜菊英今又归。
风则江边觅小诗,
正是腊梅开放时。
莫叹君无同道友,
菊英尚有岁寒枝。
菊花素来为古代文人所喜爱,同梅、兰、竹一起被称为花中四君子。
唐代诗人元稹曾写有一首《菊花》诗:"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此诗生动地描写了晚秋凌寒开放的特性,为后人所称颂。
估计元稹那时没有到江南任职,否则他就不会这样写了。江南相对温暖湿润,秋菊后更有花开,就是冬菊,通常开放于公历十二月到一月。
我是前几天才知道冬菊的存在的。
风和苑里有几处种了菊花,且不乏名贵品种。其中有金丝皇菊,其色金黄艳丽,花形硕大,花香浓郁;有飞鸟美人,花色纯黄色,盛开时艳丽夺目,像美人翩翩起舞;有十丈珠帘,其外花粉白,内心浅黄绿色,管瓣细细长长,飘垂如丝如发,花开似瀑布飞下;有玉壶春,其花玉白色,有许淡玫红混杂条丝,露心黄似荷花,中大花轮……
这些都是秋菊。秋高气爽,天蓝云淡之际,苑中菊花开了,每每去看,花我两望,顿觉神清气爽。每每徘徊于花下,久久不忍离去。
学期快结束了,调整教学进度,提前出题,催促学生作业,加上研究生开题,便比平时忙了许多,也顾不得去品味秋菊之高洁了。
冬至一到,便进数九,不觉又进小寒。我想秋菊一定枯萎了,但又存侥幸。前几天,心血来潮,便又走近苑内五号楼东侧的花圃,去看秋菊遗留的痕迹。果不其然,随着小寒,秋菊们都枯蕊抱株,香消玉殒了。心里不仅感叹,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芸芸众生,谁能经得起岁月的消磨?人犹如此,何况是菊?
正在感叹间,我眼目忽地一亮。只见在花圃的一角,一枝白菊黄瓣绿蕊,亭亭玉立在花盒中。在三九隆冬之日,竟还有这样的菊花开放,我大感惊奇。于是又转到五号楼西侧去,只见那里有几个花盆中,多头紫菊也在盛开。
这几枝菊花,花盘都不大,也不属于名贵品种,但是,在这百卉萧杀之际,却显得特别精神,使人不能不赞叹造物主的神奇。
这几枝菊花的主人我都是知道的。东侧黄菊的主人是学校的一位老师,西侧紫菊的主人却是本苑物业公司所雇的一位园工,租了五号楼一户人家的一楼车棚居住,平时负责卫生,并且收集废品。就是这样的一位普通园工,却在住处门前养了许多盆菊花,从秋到冬,开放不断。
在传统文学中,受到陶渊明的影响,菊花一直被当作幽静高洁、遗世独立的高士。这是有道理的。菊花盛开于寥阔寂寞的秋后,不与百花争芳,的确有几分隐士的风范。但它凌霜傲雪,专于秋冬开放,却有几分斗士的气质。菊花不是不争,而是不屑去争,争其当争。依我看来,它更像那些性格疏朗,不屑于计较蝇头小利,不管环境如何,都勇于斗争,热爱生活的世间之人。在普通人中,富有这种品格的,大有人在。那位园工,就应该是这样的人!
江南,三九寒天,我静静地站在风和苑内,面前是盛开的冬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