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张太友 撰稿:夏宝国
共和者,天下名之者众矣,唯洪泽共和,东接陈桥以沐金风兮,西临大泽而浴清波。北依仁和乃育高德兮,南观戴楼竟享书香。诚风水之宝地。 文韵不俗,源远流长。冶长村之文化遗存,斯忆孔子佳婿不凡,益叹诚实守信之可贵。龙珠口文化遗址,乃思强汉之雄风。南大堤文化遗址,盖念盛唐之诗魂。朱庄之宋井,传为南宋抗金之旧迹。入江水道,又名三河,初始于万历,增辟于清初,萦怀于领袖,完善于当今,昔激荡黄河南下之洪涛,今际会淮河治理之风云。盖汛期淮流之必经,淤塞则殃及皖豫,畅通乃福泽江淮。若淮域之咽喉,亦兵家之必争。罗炳辉北渡三河,新四军开华中抗日新局。黄克诚南下新集,八路军奏淮北抗战壮歌。两军会师,百姓欢颜,日寇惊魂,顽伪丧胆,刀会土崩。诚长淮之大喜,盖大泽之荣光。
钟灵毓秀,藏龙伏虎。白水屯田,彰邓艾之智慧卓越超群。草桥传说,赞梁祝爱情之忠贞不渝。盱丰美名,表邑人之愿景,标古代之繁华。善舞莲湘,歌盛世之太平,颂生活之小康。桥口之争,叹贫贱不可移,富贵莫能淫。简庄不简,人才辈出,称誉江左淮右。刘尖砖瓦,助乡里圆华屋之美梦,享改革之硕果。朱圩巧女,手工制衣,遐迩闻名。潘氏豆腐,百年技艺,口福游人。四季肥鹅,拓致富之路道,鼓乡亲之钱包。石油畅出,共矿藏于金湖,丰税收于财政,笑傲于富陵。共和初中,管理有方,学子勤奋,新风树于小镇,美誉传于江淮。新集俊杰,淮宝桃李,国之栋梁,执金融之牛耳,掌审计之大旗,做税改之后盾,功在九州。草桥贤能,踏实勤奋,洒汗水于盱眙,奉智慧于盐城,誉享淮土,饮誉妇儿公益。绍武壮举,献生命于大业,著勋功于古楚,永恒志之。乡贤之众,勋业之多,不胜枚举。
斯为福地,唐宋乃至近代,尝属高邮,亦归宝应,抗战之时为淮宝要冲,名曰福缘,后辖于洪泽。2014,惜区划调整,西并于三河,顺潮流而从大局。作短篇而记其事,撰诗赋以抒情怀,存只语于片纸,非意在其文,诚感共和之黎庶,尝垂勋于长淮,奉智慧于庙堂,焉可忘乎?是为斯章。

“致敬乡贤 赋韵洪泽”
辞赋系列宣传编委会
总策划 何延超 编委会主任 夏宝国
统筹 王海洋
本期策划 张太友
撰稿 夏宝国
本期编辑 璩成荣
淮安市洪泽区运河(淮河)文化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