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头平水韵押一先)
文/冯志清(上海)
据人民网北京1月19日电 ,1月19日(腊月初九“大寒”前日)杭甬(杭州至宁波)高速复线宁波段一期工程正式通车。这也意味着亚洲最大海上交通枢纽——联通沪嘉杭甬舟山“东方大港”的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一期项目滨海互通枢纽同步开通。
据介绍,该枢纽是连接杭甬高速复线与沪嘉杭甬舟高速的海上互通立交桥,建设中攻克了两大海下施工世界技术难题:
一是海底管线铺设。该枢纽滨海高架桥海底共铺设17条管线,中铁十五局项目部采取蛙人摸排管线精准定位的办法,创下国内海下管线施工之最。
二是海下桩基施工。项目所在海域海底多处地质岩石破碎,采用传统工法进度缓慢。建设者充分借鉴国内外海下桩基先进施工经验,集中力量攻关,创造了单日6根的同类海下桩基施工纪录。
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一期项目建成通车后,将与沪嘉甬高速杭州湾跨海大桥、甬舟高速金塘大桥相接,缩短长三角南翼与上海、江苏等地间的距离,形成长江三角州与孙中山先生百年前设想的“东方大港”互通,极大便利杭州湾沿线群众高速出行。
资料显示杭甬高速复线宁波一期滨海互通枢纽是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的重点控制性工程,全长9705延米,呈苜蓿叶状,占用海域面积613.03亩,是目前亚洲最大海上互通枢纽。其中,匝道桥8条,每2条相汇后形成1座拼宽桥,与既有线金塘大桥相接,共有20-30米长的钢混叠合梁470片。该海域地质结构复杂,加上涉及石油管道、新奥燃气、500千伏海缆等多条海底管线,给施工带来诸多挑战。为顺利将钢护筒插打进坚硬的碎岩层中,建设团队将50多吨的液压振动锤变为120吨的液压振动锤,以超强振动力,强行将钢护筒振插到37米深处。针对坚硬碎岩和泥岩地质钻孔难题,建设团队采取勤换钻头、将钻头“牙齿”打磨锋利等办法攻克了钻孔难题,巳于2021年11月23日完成主线桩基施工。
笔者认为,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亚洲最大海上枢纽于2024年1月19日(腊月“大寒”日前)建成通车,将大大缩短长三角东南翼“东方大港”区域与上海、江苏等省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对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和宁波北仑港、舟山港集疏运网络建设、促进浙沪苏三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特赋《七律》(藏头“杭甬高速海上枢纽”)为评为赞。
【杭】月三潭西子钱,
【甬】灯双港北舟连。*
【高】寒梅艳飞虹彩,
【速】热烟花爆竹燃。
【海】浪霓盘堪鉴赏,
【上】车交互铁流传。
【枢】联四面助文旅,
【纽】系东方慰逸仙。*
注*北舟,指北仑港,舟山港。
注*,早在1918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建设涵盖联通沪嘉杭甬之“东方大港”设想。
一一2024年1月21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钧新吟》执行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