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 ——冬天的最后一次回眸
作者:淡墨留痕
今天元月二十日,在至冷时刻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
“大寒,大者,乃凛冽之极也。”意为寒到至极、寒到没有退路,故谓之大寒。佛说:物极必反!我们都知道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临界点,都有它的极限 。大寒,寒极而暖,而物极必反是万物得以生生不息的根本。
大寒,冬天的最后一次回眸。气候虽寒,春天已经不再遥远:风有信,花不误,岁岁年年,永不相负。季节轮换,城市依旧,而回望枝头腊梅仿佛是风雪的臣子,又像是惊鸿的客人……
严冬尽头暖意起,坚冰深处春水生。
大自然用万千气象告诉我们:耐住这冬日最后的寂寞,春华就在来的路上。
今天,最后一个带“寒”字的节气到了,春天的脚步更近了。大寒,是结束也是开始,往日失去的生机和温暖正在穿越至暗,姗姗而来……
人就是这样矛盾,我们一边盼望冬天赶快过去,一边总在感叹时光好不经用。风过又是一季,春来又是一年,脸上的皱褶已是纵横交错,惨不忍睹;是啊,“曾经以为老去是很遥远的事,突然发现年轻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时间总是悄然而过,它在人们欣喜相逢时、在生活奔波忙碌中,不知不觉在我们的身上化作岁月的痕迹,在回眸里远去,又在刹那间迎面。殊不知,时间和人都在往前走。
诚然!光阴,是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云烟辰寰,我们的生命在此与岁月结成一段尘缘,清清浅浅,隐隐幻幻,举手低眉间已渐行渐远。
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想必岁月也是如此,一年一年的光阴走得如此匆匆,于是我们总喜欢感慨时光荏苒,岁月不饶人,事实上现在的每一天都是余生里最年轻的一天。
木心先生有句很霸气的话:“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面对岁月带来的许多挑战和困扰,木心先生始终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而不是消极地等待时间的流逝。
我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红尘,生活本就不易,切勿带着负面情绪前行。面对烟熏火燎的人生,看淡得失去留,看开冷眼嘲讽,学会平静从容地对待生活。想不开的就不想,得不到的就放弃。记得有句很禅宗的话:人最大的觉醒一半是懂了,一半是算了。说句“算了”,什么都释然了。
我们都明白人在天地这个道场里,相对于大千世界,只是以一种微弱的生命形式在与这个世界相约,红尘一遇,是煎熬也是成全。我们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构成了烟火日常,而岁月这东西,总是要按时带走它要带走的部分。我们终将慢慢变老,甚至有一天会在这个人世间彻底的消失,被人们乃至你的亲人彻底地遗忘,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时间静走,岁月叠加,迟暮的不过是容颜。年龄不过就是一个数字,一个象征了春秋几度的数字,一个象征了阅历丰富的数字。当一年又一年的时光从指尖划过,当一岁又一岁的年龄随日月叠加,不要惆怅,不必伤感。因为这世间万千众生都在遵循同样的自然规律,有小就有老,有生就有死,生命本就是一场生生不息的轮回。忘记年龄,活出快乐,活出个性。
世间没有不会老去的生命,老是生命的回归,正如岁月的花开花谢,冬去春来,一切都是因着一种规则而相互交替和演变。时光如水,芳华刹那,年轻,固然是美好的,但所有的美好,都一定是短暂的。红尘路上,一念万水千山,一念千山暮雪……
我们这一路走来,不是为生活所困,就是为人生所窘;不是为情所迷,就是为心所累。其实,人只有到了一定年龄才会明白,即使拥有全世界,也不如以“算了”的心态而健康地活着。
即使脸上深深的刻下了岁月的痕迹,宛如历经沧桑的大漠胡杨;即使皮肤上布满岁月的印记、道道皱纹仿佛是一幅生动的画卷讲述着经历过的风风雨雨。然而,这一切也并未减弱那种历经过岁月沉淀的睿智与魅力,反而增添了一种沧桑之美。
冬去春来,生命的年轮上又将镌刻几分厚重、几多沧桑,或许这才是一种天然之美!没有矫揉造作,没有虚伪粉饰,有的只是真实而富有质感的美,或许这才是人性最朴素的光华!
岁月确实不留情,大寒一过就是春节,不由得想起冯骥才先生的一句话:“新年是检讨和许愿的节日,让营营役役了三百多天的自己,重整生活,好好执拾一下活得有点凌乱的生活。” 是啊,我们不仅要收拾凌乱的生活,更要执拾凌乱的心情。
大寒是天地万物循环往复的节日,是酷寒的结束,也是新生的开始;
大寒是冬天的最后一次回眸,迎年也迎春;大寒是一年之尾,亦是一年之始。新的一年,祝你心有所愿,愿有所成;祝你好运首尾接,身暖心亦安!
昨天四九进,今日大寒至,春归已有期。愿我们在四季更迭中忘记年龄,常感念共期许;愿来年清风有闲,岁月有暖;愿你在生活的繁琐之余,依然有一杯热茶可温,有一行文字可暖。
愿我们笑看风华,勿负流光。哪怕是、两鬓添霜!
【作者简介】
张龙才,笔名淡墨留痕,安徽芜湖人,爱好文学,书法,喜欢过简单的生活,因为 简简单单才是真,平平淡淡才是福。人之所以痛苦,就在于追求了过多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懂得知足的人,即使粗茶淡饭,也能够尝出人生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