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文学
\ 洋县道教圣地两角山游记
洋县道教圣地两角山游记
精华
热点
24-01-21 01:03
655
阅读
关注
原创
民间
民间
2021-12-11 22:24
出洋县城往西北方向,重峦叠嶂,苍苍莾莾,一眼望去都是山峰,绵延不绝,数不胜数。其中独有一山却因山上有庙而远近闻名。这就是洋县两角山了。两角山之盛名入耳已久,每年正月初一更是游人蜂拥,我也动心,然终因种种缘故不得一临为快。今日,阳光明媚,朋友邀约之下欣然前往。
溯五岭观光线一路上坡下坡,几经周折来到流浴村路口。一条小路大约三米左右,若非有人指路,不知此处即通往两角山的道路。山路弯弯,本就狭窄,被两边的草丛灌木侵扰之后,更加显得逼迫,耳听得树枝和车身摩擦发出的吱吱声也顾不得心疼。车子在这样的道路上行驶就如出弦之箭只能往前,不能退后,也无从避让。偏午的阳光直射眼帘,白茫茫一片,看不见路之所在。迫不得已,停下来。待看清路了,再重新点火启动。车不往前反而倒后。试了几次,已经退无可退。情急之下,用手刹和油门配合,车子重新上路。长舒一口气,再也不敢滞停,轰大油门往上冲。
车子终于到了一块平坦的场面,驻车许久,还暗自心惊。平日里远眺不觉得多高的山,今天倒显得突兀起来。俯视山下,两角山仿佛高昂的龙首,而其他山顿时矮去很多,失了气势,就像一条条小蛇匍匐簇拥在它的脚下。两角山雄睥睨天下,四野尽收眼底。书上得来终觉浅,事非亲临不知味。听山看山,如今总结经验,不如亲自登山。两角山之高峻,今日已经知晓了。
此前通过别人发的图片,知道两角山上有庙,但到此处我们仍只看到山而还未能看到庙,心里疑惑莫非被照“骗”了。但却发现一条天梯直通山顶,起步处有碑文为证,上有万步天梯工程字眼。有无万步却也无法细纠,但这条石梯确实很长很长倒也真实。拾级而上,渐渐感觉脚步沉重呼吸急促,不及三分之一就舍了台阶而选择了半腰另一条天然道路,明显平缓了许多。露出路面的石头就像山体嶙峋的肋骨被厚厚的胡叶黄黄地覆盖,走在上面必须十分的小心,一不留神,脚下一滑,几乎整得我人仰马翻。
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间隙射在道路上形成斑驳陆离的光影,外面冷衣服里面却大汗淋漓热气腾腾,额头也渗出密密麻麻的汗珠来。路拐弯处有两棵大柏树迎接我们的来访。一树挺拔向天,一树斜枝旁伸,树下砖砌起两尺高的圈圈,又有两根钢管支撑着一棵树侧枝。侧枝十分发达,竟然长成了秤钩模样。两树相距不逾丈挨得十分近,说是夫妻树,亦可说它们是兄弟树均可。一看树上的铭牌介绍已都有八百年以上的高龄,更生崇敬之情。
黄山有迎客松,两角山有迎宾柏。松柏均为树中长者,奈何同属异命,一个誉满天下,一个鲜为人知,际遇却是这样的天差地别。朋友说,这两棵柏树应是蓝大顺、蓝二顺兄弟二人的化身。两角山清末曾经爆发过激烈的一场战事,云南二蓝起义军在这里与前来镇压他们的满清军队殊死搏斗,山高势险,义军据守于此,清妖无法攻破,因当地泼皮见钱眼开为清军引路,遂至义军将士血染黄坡。最终在洋县建立政权三年之久的起义军像烟花一样绚丽之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洋县应该建一个太军天军博物馆,搜集整理和记录这段历史。
他还说,太平天国运动实际上中国近代革命的源头,孙中山就是继承和发扬了太平天国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革命理念,而共产党又将均田亩的理想变成的现实。从人民纪念碑上的祭文来看,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重要部分,虽然失败了,但这些人将士们仍然是彪炳史册的英雄烈士。秦桧、吴三桂、曾国藩、汪精卫这些大汉奸是无论如何也洗不白,任何试图美化汉奸行为的努力都是徒劳。
前几日,在二中门口碰到卖书的聂老先生就曾说过他们是太平天军的后裔,至今到他是落户洋县的第六辈人。我也讲起串姓,也可能是义军兵败后流落洋县的。他又补充讲述了一个事情。
说他有一年就遇到四郞乡境内的一个人,说起他们先人讲过一个事。说的是村里有一个人放牛,有一天走失了三头牛,最后找到两角山上的义军营地。一看牛都好好地还在,而且义军帮他都给喂饱了,就等人来找牵回去。而且因为有个士兵逮牛的时候用棒打了牛被当众执行军纪斩首。义军爱护百姓军纪严明,在山上曾立有石碑,上面镌刻有十条诫命,都是很积极的内容。后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被清朝政权毁碑,进行了几十年的黑化,所以洋县老话里就留下了长毛贼的说法。听完他一席话,洋县收留义军残兵,文同村建孤魂庙等都顺理成章啦。看来,两角山不仅是道教圣地,还是一处革命圣地,只是少了些宣传知道的人比较少罢了。
边谝边走,我们看到树木掩映里建筑物只角片影,于是加紧步伐来到一处所在。三间房屋再加一间,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青瓦灰墙,老气横秋。只是房门加锁,透过镂空窗棂,依稀可以看到里面所供尊神,左边单间为财神殿,右边三间群仙聚会,大约九尊之多,门口正中为仪态庄严的女性神仙形象,靠右后尖嘴蓝脸依次应为雷震子等,正中后为三绺黑须道者,另有其他神仙未及一一辨别,但其塑像之美也已令人赞叹。
最吸引眼球的还是门两边柱子上的一副对联:金鞭扫黑恶,雷霆除新冠,虽然纸在暴晒之下已经泛白,但墨迹仍然清晰,而且字写得也是遒劲有力。救世道士、避世和尚,作为中国本土宗教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跃然纸上,令人唏嘘。
我们对着门内作揖鞠躬三次以示礼拜,之后又从屋旁的小路继续前行。二十多米后来到一处门前稍觉宽敞处,场边高大的古树遮护,尤为巨者,大约三四棵之多,形态各异,均粗有两围,树冠如擎天大伞,其荫敝之处几丈有余。山门坐北朝南,有三个门洞,入内几步方为暗红色木门三幅。三个门洞正上中间一块黑底白字,赫然写着的“两角山”,每个字斗大,端庄大气。其上为斗拱托起飞檐屋顶。山门两侧为厢房之土坯南墙。原以为会有看庙的人,却不想是山门紧闭。我们循山门西侧院墙垮塌处进到院内,一片萧疏破败的景象触目惊心。
房顶的瓦片已经掉落,露出里面的椽子也是朽烂不堪,有长有短泥墙坯在雨水的侵蚀之下几近坍塌。这处建筑应为三进四合院,厢房到中院之间有月亮门连通。我们进了中院,正中巍然而立者是一幢三间单层明歇檐的房屋,两边山墙层层阶梯样递高直到屋脊,像徽州一带的马头墙。门楣正中题字“斗姆宫”,其两边分别写有斗大“弘扬道教、兴我中华”题额,字体端庄秀丽透着古朴之风。那里面供奉的主神应是斗姆元君了。通过门缝往里探望,见一尊三眼女性神像,正襟危坐,慈眉善目。
檐下东侧有功德碑叙述,斗姆为元始天尊阴炁所化,西天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中天紫薇北极大帝及北斗七星贪狼、巨门、䘵存、廉贞、武曲、文曲、破军之母,为先天神祇,在道教中地位十分尊崇,主天下万物生长,解苦度厄。我心想,难怪这些神仙如众星捧月般簇拥着她而分列其后其左其右,原来如此这般。
中殿之两旁厢房未作细顾,内情不详,但保存尚算完好,应为古迹旧建无疑。穿过中院东侧的月亮门,又一小院,建有红砖瓦房三间,可能为人居之所,依然无人值守。再往后走,进入后院,有左右厢房尚存,但后中空旷,仅一座红砖砌就空间不足两方的遮护物,极其简陋,不能用建筑物称呼。台子上有玉皇爷塑像,高仅盈尺,道教至高尊神,不想栖居在此,不胜凄凉,我们仍然恭敬有加,向其焚香祷告,无外乎国泰民安之类的美好愿望。同时敲响铁磬,愿清音玉愿直达上听。
后院中有桂树虬居蛇盘,冬季的到来丝毫没有影响到它,依然生机勃勃,树叶繁茂,苍翠如碧。其下有一个方圆丈余的锥形遮阴网,掀开一角,有石台阶盘旋而下,深约近丈。底部有碧水一泓,光斑粼粼。朋友说,这里有名叫天池。没有这汪水,当年两角山的义军也就无法坚持斗争,于革命有大功劳。我想起山门一侧的辗盘,更加相信这是一块养兵宝地。否则仅有山险而无水源,纵战神临世,也只能演一出《失空斩》了。
原想至此,两角山风景已经俱都看过,不料出了院落,仍有石梯通向更高的山头,庆幸距离不远。两角山的风景就像一曲音乐高潮迭起,超出我的想象,调动了热情重新向上攀登。
石阶尽处有一个两层楼阁还没有完全竣工,但却初具形状。一层中有三清塑像,与真人大小无二。通过楼梯上到二层,武曲星与文曲星相背而立。
四周栏杆,视野开阔。极目四望,大秦岭之雄伟气象摄人心魄。高阁凌天际,俯首白云低。群山如沧海,林涛涌浪急。回看山下,已是云遮雾罩,路如细绳盘绕,河似玉带飘渺,远处的洋县城也变得像沙盘模具一样渺小。古人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说,我今有登两角山而小洋州之感。我常求自己心胸开阔而不得其法,为何不早来登两角山呢?山不言而自高,与高山为伍,郁闷之情已尽扫,清朗之心也重新。何必纠结世间不如意之事,而让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呢?
游毕,但见红日西坠,山林之间越发的幽静,脚踩落叶唰唰作响,更加催快了匆匆下山的脚步,等到平地已是华灯初上。(文图:串剑博)
串剑博
82
串剑博 · 目录
上一篇
洋县槐树关镇周湾村支书张万德,贴心群众办实事
下一篇
洋县磨子桥镇常牟村:这个妇女节过得不简单
阅读
291
文章已于
2021-12-12
修改
民间
关注
分享
收藏
16
22
查看全文
支持作者
给作者一点鼓励,您的鼓励是原创的动力!
更多
最新评论
3.00
5.00
8.00
10.00
20.00
30.00
50.00
100.00
200.00
其他金额
返回
打赏
最新
换一换
热评
更多
人气
更多
相关阅读
写评论...
取消
确定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3470292.html